信息構建以信息的清晰化和信息的可理解、易獲取為主要目標,可以應用于解決復雜的信息集合的信息組織和管理問題,特別適合于解決網絡環境下的復雜信息集合的信息構建問題。
不少學者在研究信息構建問題時將其與信息生態的研究相對應,認為信息構建應該與信息生態學共同研究。信息生態是指信息——人——環境共同存在的狀態,信息生態平衡指信息、人、環境三方面之間的均衡狀態,信息系統的各要素及其輸入和輸出數量處于穩定和通暢的狀態。
信息和知識存在于該過程鏈的不同層次,盡管它們有時以同樣的形式出現,但本質上存在著差異。很多學者都論述了這個差異,我們下面從信息和知識的異同開始來論述信息構建和知識構建的異同。
筆者根據現有的研究和實踐,根據對信息構建問題的探索,分析了信息構建過程中信息狀態的變化特征,從而概括和歸納信息構建理論與實踐所體現的四條基本原理。
信息構建是19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90年代末期得到廣泛推崇和快速發展的一種信息組織和管理的理論。其基本含義是:組織信息和設計信息環境、信息空間或信息體系結構,以滿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實現他們與信息交互的目標的一門藝術和科學。
目前我國的政府網站的建設速度很快,發展形式喜人,但不少政府網站還只是滿足于建成一個站點,能把政府的一些通知、消息放上去,不僅在政府信息資源的豐裕度方面存在問題,如何讓公眾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和用戶滿意度方面基本上還沒有投入適當的精力。
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圖書情報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資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員,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入選者、2008年北京市委優秀人才項目入選者,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情報教研室主任/信息構建研究中心主任 。曾獨立獲得國家級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次、省部級優秀成果三等獎1次,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逾百篇,主編和獨撰學術專著5部、主編教材6部,參與編寫書籍多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項;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1項、重點1項和一般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