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政務信息和公共服務之間的供需平衡,是今后一段時間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我國政府的門戶網站大都建立于互聯網技術應用的Web1.0時代。這一時代的主要特征是:大部分網站都由靜態頁面構成,信息發布也基本上是推送式的由傳播主體上傳信息,供網民瀏覽。從本質上說,這種信息傳播方式與傳統媒體環境下“點”對“面”的傳播并無二致。所以,盡管政府信息傳播采用了新媒體的手段,傳統的信息發布和管理方式卻保留下來,并延伸到政府網站中。
簡單回顧一下就不難發現,早期政府門戶網站主要面對的是政務信息公開問題,各級政府的關注點也主要集中在以我為主的信息發布方面,用戶意識和公共服務意識比較淡漠,地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尤其如此。2004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顯示,能夠基本做到按用戶需要進行服務分類的地級和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分別只占同級門戶網站的8.7%和3.2%。最近這些年,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上述情況有所好轉,但是,在與網民的交流、互動以及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等方面,不少政府網站仍有欠缺。
今天,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把我們帶入Web2.0時代。這個時代最突出的特征是網民的高度參與以及不同用戶之間的交互作用。具有Web2.0特征的傳播形態包括博客(微博)、播客、維基百科、社會網絡、分享服務等等。僅以微博為例,去年尚被稱為“微博元年”,如今新浪微博的用戶總數就已經突破了1億。新的傳播技術和形態不但改變著人們傳遞、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全方位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面對這種變化,以傳統基因延伸下來的政府門戶網站不能不做必要的調整。
首先,進一步加強網站的互動性。與網民互動是Web2.0時代政府門戶網站的必備功能。近年來,各級政府網站的交互式參與平臺基本搭建完成,但是在與網民實時互動機制建設以及在線問答效率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其次,樹立用戶中心意識。從“以政府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是服務型政府的題中應有之義,Web2.0時代恰為這種轉變提供了技術支撐。因此,把握契機,變“名片型”網站為“服務型”網站,完善它的功能,是各級政府的當務之急。
第三,提高服務的針對性。政府門戶網站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政務信息和公共服務的供需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錯位。據“2009年中國政府網站用戶滿意度調查”顯示,83.7%的網民對政府網站“很不滿意”,原因在于政府網站所提供的主要內容與網民日常生產生活中最普遍最集中的需求之間嚴重脫節。這也是今后一段時間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