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我們工作學習、休閑娛樂的一個組成重要部分,隨著網民規模的不斷壯大,成長中的互聯網絡日益成為廣大群眾獲取信息,相互溝通,展示自我的重要平臺,由于網絡的虛擬性,越來越多的群眾更樂于將自己的真實意愿通過網絡進行表達,因此,網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群眾的心聲,了解網民,關注網民成為了新時期黨和政府傾聽群眾,貼近群眾的一種重要方式。黨和國家領導人、地方政要等紛紛通過開博客、網上對話的方式拉近了與群眾間的距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國開展,“網絡理政”賦予了群眾路線時代新內涵,也強化了群眾路線的核心價值。黨政部門應著力提高領導干部運用網絡開展工作的能力,督促承辦單位限期有問必答、有答必辦、有辦必果,對回復質量差、超過辦理時限的通報批評,對敷衍塞責造成嚴重后果的嚴肅問責,著力提高網絡理政的質量。
隨著各地黨委政府對網絡重視程度的提高,“政務信息公開”、“政府官方微博”等新的“網絡問政”方式相繼推出,為群眾打開了一扇了解政府工作的高效便捷之門,通過這樣的“網絡問政”方式,群眾對政府的工作情況更加了解,認識上也更加充分,政府通過社情民意的收集,對群眾的意愿有了更多的關注,從而在制定大眾方針上有了更多的考慮。但這種“網絡問政”的方式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個別單位只做了空架子,網站建設起來了,卻從不維護,長時間不更新;個別單位只公開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卻對群眾提出的意見視而不見;個別單位偶爾會收集一些網上群眾的建議,但收集后便放諸腦后,置之不理。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個別地方的“網絡問政”嚴重脫離群眾,成為了“高雅”的擺設,而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何擺脫形勢主義的束縛,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吸引更多的群眾了解,并積極參與到政府工作中來,四川綿陽的“網絡理政”無疑給了我們更多新的啟示。
“網絡理政”是指政府通過網絡的方式,直接受理群眾的咨詢、意見和投訴,將其分送給相關部門,限定該部門在規定時間內予以協調辦理,并將辦理的情況反饋給當事人的一種政務處理方式。該方式是對“網絡問政”的補充和升華,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網絡理政”給了普通群眾一把辦事的萬能鑰匙。大多數群眾對政府各部門職能的劃分和具體職責并不清楚,很多時候要辦事不知找哪個單位,加之個別辦事人員之間的相互推諉“踢皮球”,因而往往出現“跑斷腿,磨破嘴”卻辦不了事的情況。通過“網絡理政”,群眾只需要在網上提交一個申請,便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收到辦理的結果,這極大方便了群眾的工作生活,緩解了群眾辦事難的窘境。
“網絡理政”秉承了“群眾至上”的理念,又兼顧了政府的基本原則。“辦事員辦理的業務好不好,同事說了不算,領導說了不算,群眾的評價才是關鍵”,“網絡理政”通過“業務評價”的方式,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了群眾,使得干部不得不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方式來贏得群眾的好評,這不僅極大調動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順應了群眾的意愿,尊重了群眾的主體地位。而對個別群眾提出的觸及政策紅線的原則性問題說“NO”,則體現了對干部的保護和關愛,維護了干部為群眾服務的熱情。
“網絡理政”真實反映出了政府執政理念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由“問”到“理”,不單單是一個字的改變,更飽含著由“問計于民”到“為民服務”的深情,展現了政府由“抬頭說話”的接收者向“俯身做事”的服務員思維的轉變,這種轉變既是黨在新時期下“群眾路線”的具體要求,更是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的黨性精神的最好詮釋。“網絡理政”,理順了人心,理出了黨和政府的愛民情懷。
時代在進步,“網絡理政”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當前,四川綿陽“網絡理政”已經成功走出了穩健的第一步,在“群眾路線”的實踐中展現著旺盛的生命力,釋放著積極的正能量,這是良好的開端,在未來的日子里,“網絡理政”將不斷發揮更多作用,在“民本位”意識的引領下,創造出更多輝煌,我們有理由相信,“網絡理政”一定會讓社會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