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和市市場監管局的共同推進下,上海市公共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8日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上海市公共數據治理進入了標準化、專業化發展的新階段,將促進公共數據產業發展和服務群眾需求。

  上海市公共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在公共數據領域發揮怎樣的作用?

  據介紹,上海市公共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立,將通過專業化的機構和規范化的機制,圍繞“采集、歸集、治理、應用、安全、運營”的數據全生命周期,規劃標準體系、開展標準研制,加速推進公共數據標準化,打破部門“數據孤島”,實現互聯互通,從而推動政務服務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并打造城市數據樞紐,構建公共數據服務生態體系。

  那么,市民在公共數據服務生態體系中將受益哪些?從“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出發,電子證照應用是目前為了提升用戶辦事體驗推進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接入電子證照237類,歸集證照8000多萬張。根據“能夠通過電子證照庫調取的證照一律不需要提交”原則,通過構建政務服務用證清單,勾連辦事材料與電子證照類目,實現電子證照應用盡用,按需應用,方便市民日常生活。目前,在上海市范圍內可支持電子駕駛證的路面執法檢查,在賓、旅館,可通過亮證電子身份證辦理入住方便上海市居民出行。未來,電子證照也將在長三角地區互認共享,打通三省一市政務服務APP電子亮證互認通道。

  從民生服務到政府管理,在實踐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之路上,上海堅持構建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一體化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力爭突破特大型城市精細化管理難題。以上海市城市應急處置之中防汛防臺指揮系統來舉例,匯聚了氣象、水文、海洋、海事及流域機構等十多個部門的各類防汛信息,通過在數據歸集、數據治理、數據應用等多個方面的統一標準整合出一個完整數據共享平臺。例如,在臺風天氣如遇到立交積水,當積水達到10厘米,防汛防臺指揮系統將自動把信息推送給路政部門,路政養護人員趕赴現場強排水。當積水深度達到25厘米,系統將信息同步推送給公安、路政、排水等部門。封閉下立交作業、交警現場指揮、就近調度資源進行現場支援搶險等舉措都將從應急預案中自動彈出并實施。同時,道路積水信息也將第一時間通過上海發布、市民云、高德地圖等互聯網移動平臺向社會同步發布,提醒市民主動避險。

  據悉,上海市公共數據標委會秘書處設在上海市大數據中心,近期重點推進上海全市公共數據治理、共享開放及分析應用的標準制定和實施,夯實“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基礎。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將從標準化政策、地方標準制修訂等方面予以指導,更好發揮標委會作用。(完)


       附: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image.png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