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程序多、環節多、材料多、跑腿多、時間長”,而且還有蓋不完的章,這些曾是很多民眾到政府部門辦事的切身體會。在廣西,這個現象正在被逐步破解。
圖為席揚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惞谘浴z
“由于部門之間數據不能共享,導致群眾辦事難、辦事繁和奇葩證明等現象出現。同時,重復建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造成資源浪費,也不利于構建安全保障體系?!睆V西壯族自治區人大代表、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局長席揚說。
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12日至17日在南寧召開,席揚會議間隙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剖析上述問題的根源。
席揚指出,長期以來,各級各部門信息化建設“各自搭臺、分頭唱戲”的模式根深蒂固,缺乏統一的數據生產平臺、數據網絡支撐、數據信息標準和數據開放共享標準,導致“數據壁壘”“數據煙囪”“信息孤島”等問題出現?!耙鉀Q這些問題,必須從根源上下功夫?!?/p>
2019年11月,由廣西大數據發展局起草編制的《廣西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廣西加快完成政務數據“暢享工程”,建立科學的政務信息化建設新機制,同時確保政務數據整體安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席揚介紹,一是云、網、系統互聯互通取得新突破。2019年廣西全區非涉密信息系統遷移上云率62%,同比提高40個百分點;非涉密業務專網遷移打通率41%,業務辦理系統對接完成率49%,其中專網遷移打通和國垂系統對接均實現“零”的突破。
二是數據治理和共享開放取得新進展。2019年廣西全區發布政務數據資源目錄超2萬項,資源掛載率達100%,其中優化營商環境7項重點指標和百項高頻事項指標掛載率100%;匯聚電子證照94類,同比增加64類;匯聚監管數據超3400萬條;匯聚便民應用接口310項,同比增加262項。
三是政務數據融合應用取得新成效。2019年全區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調用數據超1500萬次,通過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辦理業務超140萬件。整合7個部門數據資源,將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的至少30個工作日減少到1個工作日。在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中,“桂建通”平臺探索破解農民工工資拖欠難題、南寧市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構建智能服務新體系這兩個數據共享應用案例獲國務院表揚。
同時,廣西大數據發展局通過線上線下推進服務模式改革,變“多窗申辦”為“一窗受理”、變“多表重填”為“一表申請”、變“屬地辦理”為“異地辦理”、變“先審后批”為“承諾審批”,從而實現了辦事環節、辦事材料、跑腿次數、審批時限的“四個減少”;通過推行審批結果電子化、政務信息共享應用、開展政務服務“無人超市”和網上中介超市建設,解決紙質材料局限、“數據煙囪”難題、人工審批、中介服務梗阻等“四大堵點”,實現服務方式、辦事環節、申請材料、審批模式“四個簡化”。
“通過系列組合拳,推動廣西行政審批效率得到了較大提升。目前,自治區、市、縣三級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提速率分別達到56.07%、57.54%、58.85%?!毕瘬P說。(完)
附: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