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將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近年來,江蘇持續推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涌現了江陰市徐霞客鎮等一批改革亮點,全面構建了“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審批服務一窗口、綜合執法一隊伍、基層治理一網格、指揮調度一中心”的“1+4”治理架構,在全國層面樹立了基層治理的“江蘇樣板”。其中,網格治理和指揮中心建設充分體現了“信息化+網格化+鐵腳板”的“江蘇優勢”,推動了基層治理效能質的提升。近期,蘇州、揚州、南通、淮安等地結合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工作,進一步放大基層治理效能,橫向層面在所有鄉鎮(街道)復制推廣“1+4”治理架構,縱向層面在市縣兩級全面建立集成指揮中心,形成“三級一體”指揮體系,為全面實現“中國之治”貢獻“江蘇智慧”。

  “一體化”集成指揮,讓治理更有力度。各地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集成共享”總原則,通過優化行政資源配置,著力打造一體化的集成指揮中心,做到一個中心匯集群眾訴求、一個中心統籌社會治理、一個中心實施跨部門跨層級綜合指揮,實現“一體聯管、一門共管、一網統管”。管轄范圍全覆蓋。在鄉鎮(街道)層面全面建設集成指揮中心的基礎上,各地在市縣層面同步啟動集成指揮中心的建設,實現三級聯動、一體化指揮。南通市將9個縣(市)區和102個鄉鎮(街道)全部納入建設范圍,揚州市優化現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管理平臺,并與鄉鎮(街道)集成指揮中心無縫對接。治理要素全覆蓋。涉及社會治理的事項,全部放進指揮調度的“總盤子”。在統籌整合黨的建設、審批服務、綜合執法、鎮村治理等各要素的基礎上,整合“12345”、綜合治理、數字城管、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系統,并拓展到經濟運行、市場監管、社會保障等領域。市縣黨委政府同步要求相關部門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作風過硬的同志進駐指揮中心。處置流程全覆蓋。集成指揮中心通過信息匯聚、派分處置、跟蹤監督、考核問責,形成應急事項上報、分析、分解、處理的工作閉環。本次疫情防控期間,如皋市長江鎮出現3名疑似新冠肺炎病例,鎮集成指揮中心收到信息后,第一時間進行指揮調度,落實隔離防控等一系列措施,避免二次感染、疫情擴散。

  “信息化”共享互通,讓治理更有速度。本輪機構改革,江蘇大多數市縣成立大數據管理相關機構,為數據集成提供體制支撐。為共享集成。在集成指揮中心建設期間,各地聚焦數據匯聚共享,將原有12345政務服務、全要素網格、數字城管、物聯感知、各類APP等10余個信息采集軟件集成為1個軟件系統,資源共享、數據對接。為防控布網。蘇州市各鎮(街)依托集成指揮中心平臺,將社區網格、審批、執法、電力、安監等多條線平臺數據整合至集成指揮中心,為基層黨委政府抗擊疫情提供強力支撐。其中,太倉市瀏河鎮集成指揮中心對潛在返鄉的8384戶空關戶家庭進行用電數據監控,若出現用電預警,由指揮中心調度排查人員上門核實情況。為復工助力。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通過大數據排查分析,針對5萬余待返蘇人員定向發送短信7萬余條;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在“智慧槐泗”APP手機端開通了“企業防疫管理端口”,讓企業掃描二維碼即可提交復工申請;淮安市金湖縣銀涂鎮在一體化平臺上增加“云招聘”模塊,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網絡招聘服務。

  “網格化”精細管理,讓治理更有精度。江蘇結合經濟發達鎮改革實踐,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為市縣鄉集成指揮中心的信息來源提供有力支撐。豐富網格管理內容。原有網格管理內容偏向于綜治維穩事項,現在增加了審批服務、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城鎮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揚州市將民政事務、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多個網格整合為一個綜合網格,建立健全學校、工地、綜合體等專屬網格,實現綜合網格跑面、專屬網格管點。南通市將原有20多個條線部門的管理網格橫向整合為1個綜合網格,在全市統一劃分基礎網格10591個、專屬網格3557個。健全網格管理制度。各地在每個網格配置“一長五員”(即網格長、網格員、督查員、信息員、聯絡員和巡查員),通過清單管理、定位管理、節點管理、績效管理等制度,做到“任務到人、職責上肩、巡查落地、獎懲嚴格”,實現“上面千條線指揮、下面一張網兜底”。 夯實基層黨建堡壘。各地紛紛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將一個個網格建成基層黨建的戰斗堡壘?;窗彩腥嫱茝V“黨建+網格”模式,全市設立網格黨支部1742個。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14名黨委班子成員,在疫情防控期間,下沉一級、融入網格,與網格員一道成為防控的中堅力量。

  “鐵腳板”深扎一線,讓治理更有溫度。本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江蘇各地機關工作人員、村(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紛紛戰斗在基層一線,人人練就一雙“鐵腳板”,每天1萬以上的步數成為標配。一方面,為防控收集信息?;鶎庸ぷ魅藛T最大程度利用自己熟悉情況的特點,為疫情防控提供了一手、準確的信息。太倉市沙溪鎮企業庫中950多家企業由網格員逐一走訪排查,及時叫停擅自復工企業。張家港市鳳凰鎮基層一線人員走訪居民22357戶,排查群眾54661人次。如東縣洋口鎮依托全鎮594名鎮、村、企業網格員和聯絡員,深入各家各戶各路口,實現各類疫情信息的統一收集上報,為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另一方面,為百姓送去安心。為最大程度保障企業群眾的生產生活,“鐵腳板”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漣水縣高溝鎮以黨員干部為主的“紅色代辦員”,由以往代辦審批服務事項變為疫情防控快遞員,為有需要的群眾送菜、送藥、送疫情防控知識,疫情期間累計服務150多人次。

 ?。ㄗ髡邽榻K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編辦主任)


  附1:全國重點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數據分析報告

  本報告合集共計15份,報告中采用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各地各級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統計渠道,從政府管控、社會治理、數字化服務、信息公開等維度開展數據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議。涉及的重點城市包含浙江省、山東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廣東省、云南省。

image.png


  附2: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image.png


  附3: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