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通辦”為城市治理運行注入韌性
在上海,“一網通辦”改革一直走在國內前列。經此一 “疫”,我們更加確信,“一網通辦”不僅可以在“平時”為上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出積極貢獻,更能在“戰時”為城市有效治理與運行注入寶貴韌性。
疫情不僅成為網購電商發展的催化劑,也使得致力于“讓政務服務像網購一樣方便”的上?!耙痪W通辦”凸顯出不可替代的價值。在防控最吃勁的時間,雖然人員流動交流受阻,線下辦事受限,但上海通過“一網通辦”開創出多種在線服務新模式,保障了政務服務的有效覆蓋。困難越大,越要深化改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圍繞“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進行部署時,明確提出“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同時要“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表明,國家高度重視“一網通辦”在特殊時期的特殊功能,并且將其作為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
在上海,“一網通辦”改革一直走在國內前列。經此一“疫”,我們更加確信,“一網通辦”不僅可以在“平時”為上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出積極貢獻,更能在“戰時”為城市有效治理與運行注入寶貴韌性。
有智慧,更有溫度
3月的一天,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漸漸趨好,一家民企打算在浦東新設一家企業,拓展經營。但此時,企業負責人羅先生卻因為疫情而被困在外地。如果繼續等待,那么,即便他回到上海,也得先居家隔離14天。本來就已被耽誤的發展計劃,眼看還要繼續擱置下去……
正犯愁時,羅先生獲悉,浦東新區在“一網通辦”平臺上推出“遠程身份核驗”服務。不管企業要辦理哪種類型的登記、變更事務,相關人員一次都不用跑現場,只要在手機端登錄辦事系統,就可通過人臉識別等生物驗證方式完成身份校驗,進而辦理后續事項。很快,羅先生就在手機端完成了遠程身份識別,企業注冊也一路暢通。四天后,同事就被通知“可以去領新的執照了”。
這套遠程身份核驗系統是今年2月3日緊急升級上線的,可以對辦事事項、辦事人員、服務范圍實現“三個全覆蓋”。由此,浦東新區各類涉及企業登記變更事項,當事人從此不再需要為了核驗身份而跑去辦事大廳。這種“全程網辦”能力,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間政府涉企服務不斷不亂。
統計顯示,該遠程核驗系統上線后短短3個月,就服務了浦東新區近8000家企業、約2萬人次。除了羅先生這樣的新設企業,它也為企業的增資擴股掃清了障礙——按照傳統做法,存量企業辦理此類變更,所有股東都必須親自到場,但要協調大家的時間非常困難;而現在,只要每個股東都分別通過手機完成一次遠程在線身份識別,整個辦事流程就不會受到任何延誤。
事實上,此次疫情中,上海各區各部門基于“一網通辦”,涌現出許多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服務能力的案例,為城市“智慧治理”增添了更多溫度。
市發展改革委通過“一網通辦”和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推出“全程不見面”的投資項目網上備案、核準服務,今年以來共備案項目1700多條、核準100多條。對于備案項目,企業不用遞交紙質材料,備案意見可以在線下載打??;對于核準項目,已進入上海市電子證照庫的材料可以遠程調取,對于暫未入庫的材料,也可以通過快遞遞交,從而實現項目單位全程零跑動。在疫情防控期間,市科委調整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的有關辦事流程,以“承諾制”推動全程網辦,迄今已有2萬多外籍人才受益。
總體上,疫情暴發以來,依靠“一網通辦”,全市政務服務很快就在線上全面恢復。3月份“一網通辦”日辦件量就已回升到去年常規水平,4月份的日均辦件量更是較疫情發生前實現翻番式增長。值得一提的是,“一網通辦”目前在線辦事的比重已從之前的25%左右提升到50%以上。這充分表明,面對疫情考驗,“一網通辦”以自身的特殊優勢,使得整座城市臨危不亂,鎮定有序。
新招牌,新名片
2018年,同樣是在當年的全國兩會時間,上海率先提出“一網通辦”改革。兩年多來,上?!耙痪W通辦”不斷迭代升級,從“能辦”不斷邁向“好辦”,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制度框架和服務體系,接入事項越來越多,服務能力越來越強,覆蓋人群越來越廣,它所提出的“進一網、能通辦”“只跑一次、一次辦成”理念,已在全市廣泛落地、深入人心。
目前,上?!耙痪W通辦”擁有實名用戶2300多萬,法人用戶超過205萬,基本上實現了對本市人口和活躍市場主體的全方位覆蓋?!耙痪W通辦”累計接入市級部門53個,接入的辦事事項近2400項,其中,“最多跑一次”的事項達到2179項,占所有事項的94%;可以“一次都不跑”的全程網辦事項,占比高達82%,總量突破1900項。
多份第三方評測顯示,上?!耙痪W通辦”改革在全國持續處于領先水平。經過兩年多的探索,上海市民和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體驗度顯著提升。人們公認,“一網通辦”已成為上海政務服務的“金字招牌”,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名片”。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牽頭打造的開辦企業“一窗通”,可以作為觀察“一網通辦”在“平時”改革成效的窗口。對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的要求,上海實際上已提前達成——“一窗通”是國內第一個開辦企業的網上服務平臺,通過它,申請人從申報填表,到領取執照,全程都無需到登記機關辦理,真正做到“不見面、零跑動”。只要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最快兩天內,企業就可以拿到執照、發票和公章,進而開展業務。
這樣一套因“一網通辦”而落地的便利化機制,實際上是以市場準入的“在線化”和“無紙化”支持了企業經營。統計顯示,疫情之下,上海新設市場主體依然保持較為旺盛的勢頭,至3月底,共有市場主體274.4萬戶,同比增長6.8%;3月新設市場主體的注冊資本(金)總量達1884.3億元,增長16.5%。
“一網通辦”之所以能在“平時”與“戰時”都發揮打通經濟循環、幫助群眾辦事的功效,主要是抓住了數據這一關鍵的治理要素——通過組建市大數據中心,形成全市政務數據統一歸集、治理、應用的局面,從而對政府服務提供“數據賦能”,讓城市治理切入“數據之治”,以“數據多跑路”實現“市民少跑腿”。
同時,上?!耙痪W通辦”更是“改革之治”的樣本。著眼于“高效辦成一件事”,上海全力推進政務服務的革命性再造,圍繞營商環境的痛點、堵點,大力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做到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跑動。受益于“一網通辦”的改革舉措,在上海開辦企業、登記財產等5個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指標均有顯著進步,辦事時間縮短70%、手續環節減少三分之二,“政務服務像網購一樣方便”正快步走向現實。
借勢與攻堅
善于“借勢”,是“一網通辦”改革的一大特點。此前,上?!耙痪W通辦”一直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應用,倒逼政府“放管服”改革。而疫情之下,“一網通辦”如何用好“化危為機”的改革勢能,如何通過“平戰結合”打開未來的改革空間,已成為許多人思考的方向。
事實上,很多在“一網通辦”平臺上推出的應急服務,都不能算是“從天而降”的突變,它們此前大都早已開始醞釀和行動。在近期集中推出,更多是一種水到渠成。
浦東新區這次推出的“遠程身份核驗”提醒,確切地說,是在去年試點上線的。但那時該系統僅用于企業登記的某個環節;疫情暴發后,浦東對該核驗系統進行升級,使它從覆蓋單一事項,轉變為對所有辦事事項、辦事人員、服務范圍的全覆蓋。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接入“一網通辦”是在2018年。去年,該平臺按照辦事時限、所需材料“雙減半”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升級,突出網上辦事的優勢,從而才會在疫情中具備全面服務“全程網辦”的能力。此外,市科委“外籍專家來華工作許可”在線辦理,之前也已對部分用人單位和專家開放,疫情只是加速了它向普惠、公開的政務服務轉變的節奏。
來自相關主管部門的信息顯示,目前“一網通辦”被疫情所催生的大部分應急服務,有很大可能會被固化下來,成為一種常態化舉措;不僅如此,相關方面還將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的方案。
以楊浦區為例,疫情之下,該區通過即時通信、遠程視頻、熱線電話等作為“一網通辦”的重要補充,幫助重大項目梳理審批路徑、識別關鍵節點、協調解決問題,保障了所有65項重大工程全部按節點推進。目前,楊浦區正以此為基礎,切實做好重大項目“一事一議”平臺和跨部門審批審查中心,實現從“企業申請服務”到“追著企業服務”、從“項目等人”到“人等項目”的轉變。作為其中一個重要步驟,近期楊浦區在全市乃至全國率先做到“兩個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實體證照),讓法人辦事更加快捷高效。
而在浦東新區,為更好服務企業,平臺除了繼續完善遠程核驗系統的功能,還將通過完善告知承諾、信用監管等手段,將政府服務和監管更多從事前向事中事后監管遷移,從而在實質上壓減辦事流程、優化辦事體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耙痪W通辦”的成功歸根結底在于始終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核心關切,運用新技術新理念拓展城市治理和服務的邊界與深度。面對當前種種不確定,“一網通辦”將不斷進化完善,以科學治理的數據之智,流程再造的改革之心,賦予城市這個生命有機體更多智慧與溫度。
附1:全國重點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數據分析報告
本報告合集共計15份,報告中采用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各地各級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統計渠道,從政府管控、社會治理、數字化服務、信息公開等維度開展數據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議。涉及的重點城市包含浙江省、山東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廣東省、云南省。
附2: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附3: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