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地處洞庭湖濱,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常德市委市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貫徹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和切入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一件事一次辦”,讓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只到一扇窗,就能辦好事。目前,首批120個“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全部落地實施,辦件總量突破60萬件,服務效能和水平大幅提升,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發展環境,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構建“一件事一次辦”的四梁八柱
堅持標準引領,把標準化理念和方法融入“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進政務管理服務標準化。重點研究編制了六大標準分體系:一是“一件事一次辦”管理與運行標準分體系,包括運行標準、支撐標準、事項梳理與運行標準;二是基礎通用標準分體系,包括標準化工作導則、術語與縮略語標準、符號與標志標準、信息編碼規則;三是平臺建設與管理標準分體系,包括線上平臺建設與管理標準、熱線管理、四級大廳建設與管理;四是事項標準分體系,包括事項清單與目錄標準、事項服務指南標準、事項審查細則標準;五是政務管理與服務標準分體系,包括服務管理標準、公開管理標準、環境能源管理標準等;六是監督與評價標準分體系,包括監督考核標準、輿情管理標準、評價改進標準。
在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市縣鄉村四級服務陣地,統一設立“一件事一次辦”服務窗口,集中受理“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在常德市民之家政務服務大廳,全面落實綜合窗口改革舉措,按照“受審分離”總要求,統一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并聯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服務模式。按照“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的要求,引入標準化理念,針對“一件事一次辦”事項,統一編制《綜合窗口受理規范》、《容缺受理規范》、《一次告知規范》、《一次送達規范》、《并聯審批規范》等工作規范,確保業務運行規范高效。推進政務中心窗口人員去部門化人事制度改革,由常德市政務中心統一招考、優薪聘用“一件事一次辦”窗口工作人員,實現“受辦分離、高效服務”,首批50名“特招”窗口工作人員已經上崗。
“一件事一次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在常德市丹陽路的益豐大藥房,100多平方米的經營場所明亮舒適,藥品陳列整齊有序。這是一家滬市主板上市連鎖藥房——益豐大藥房在常德市城區的第69家門店,也是益豐大藥房開業速度最快的一家門店?!耙郧伴_藥店,我們馬不停蹄辦手續,流程復雜,資料也多,現在流程、資料和審批時限都壓減了,辦事很輕松,一個月就辦完,為藥店開業節省了時間?!币尕S大藥房的工作人員說,對于企業而言,速度與效率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常德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過程中,針對服務事項要素不一致、流程不優化的問題,探索建立“一件事一次辦”綜合窗口,推進機構職能集中化、事項流程標準化,力促服務體系更強、服務指南更簡,讓企業和群眾看得懂、用得上、能辦事。推進流程再造、減事項、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做到一次告知、一次表單、一次聯辦、一次辦結。類似益豐大藥房開辦藥店,改革前需發起7次申請,提交44份資料,辦理時長達50個工作日;改革后只需到綜合窗口發起1次申請,提交25份材料,38個工作日即可辦結。有關數據顯示,常德市梳理形成了“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辦理情形382個,編制服務指南203份。提交材料平均減少6.77份,辦理環節平均減少2.29個,辦理時間平均減少5.76天,跑腿次數平均減少4.48次。簡政放權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截至2019年11月底,常德市市場主體新增6萬多家。
打造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
通過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業務全城通辦,在市內任意一家線下大廳可受理全市業務。登錄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選擇“一件事一次辦”功能模塊,選擇主體性質,進行情形篩選,在選擇事項轄區時可鉤選全市區域內任何機構,實現全城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平臺對套餐關聯事項數據進行整理,實現“一次表單”功能。結合電子證照應用,實現秒批秒辦,業務申報時通過填寫身份證號碼自動獲取其證照信息,系統自動完成證照審批,實現自動辦結。目前,常德市在湖南省率先與不動產業務系統進行了對接,實現不動產業務一網通辦。綜合窗口受理不動產業務后,直接掃碼繳費,實時推送到不動產登記系行審批,不動產登記證還可以免費郵寄給申請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常德市澧縣構建了“辦事不求人”的政務服務環境。39個部門786項政務服務事項“應進盡進”進駐政務大廳,辦事流程優化再造,群眾辦事不用求人。建成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區、澧縣微政務,推動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群眾辦事不須求人。開展“三抓三優”活動,提升政務大廳服務能力和水平,群眾辦事不必求人。此外,常德市以創建政務服務“好差評”試點為契機,依托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開通“好差評”系統,辦事群眾可通評價器現場評價,也可通過微信公眾號、APP等路徑評價,建立健全跟蹤問效機制,制定印發“好差評”管理辦法,著力構建集成化、智能化、閉環化、持續化政務服務“好差評”體系,實行“一事一評”、“大眾點評”、“積分管理”、“績效考評”,將評價結果作為評先樹優的參考,設立“紅藍榜”周公示、月通報,實現政務服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倒逼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好差評”還實現了平臺統一、方式統一、標準統一,市級統建系統,預留縣區接口,實現市縣兩級“好差評”數據統一歸集。通過“好差評”數據分析,系統梳理政務服務存在問題,隨時改進提升服務水平。
創建中介服務“網購”模式
為加強對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管,方便企業群眾購買中介服務,常德市以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為支撐,打造常德市中介服務平臺。該平臺是常德市各類中介服務網上交易的信息服務和信用管理平臺,入駐中介服務機構遵循信息公開、公平競爭的原則,業務自愿約定,執行規范守信,自覺接受主管部門和業主監督。平臺實行中介服務全程網上辦理,企業、辦事群眾可通過隨機選取、淘寶式選取、公開競價三種方式,網上選取中介服務機構,真正讓企業、辦事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中介機構的成果經業主確認后,上傳至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作為行政審批事項的申報材料。目前,平臺已有147家中介服務機構入駐,可辦理14個行政主管部門的25個事項主題、73項事項。拓展中介置業新形式。常德市中介服務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無論是本地還是異地的中介機構,只要是符合資質要求的都可以在平臺上置業,實現中介機構置業模式新變化,由實體店轉到了線上店。以前中介機構置業首先要考慮租一個門面,再開展業務,現在只要網上注冊,便可以免費開一個“網店”,坐在家里都可以置業,大大減少了中介機構的財務支出,方便了中介機構。促進中介服務的標準化。常德網上中介服務平臺的建設,有效促進了中介清單管理的標準化、服務指南的標準化、時限管理的標準化、收費管理的標準化、信用監管的標準化。通過標準化服務,服務完成后客戶還可以進行標準化的“好差評”,在服務、評價、業務三者之間打造成了一個良性閉環,不斷提升平臺服務品質,目前中介服務評價滿意率100%,辦事對象獲得感、幸福感穩步提升。強化工作舉措,破解中介服務“痼疾”。通過完善制度機制、加強明查暗訪等有力措施,努力破解指定中介、“紅頂”中介、明脫暗不脫等企業和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中介服務“痼疾”。明文要求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或變相指定中介服務機構,對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應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嚴禁公職人員在辦理行政許可、證照登記等過程中,幫助社會中介人員攬業務、辦快件,暗箱操作、弄虛作假,濫用職權、謀取利益。此外,為防止國有企業隨意確定中介服務機構搞利益輸送,出臺了《常德市國資委中介機構選聘管理暫行辦法》,對其監管企業選聘中介機構行為進行了規范。
“下沉辦”為群眾提供更大便利
“在群眾刷臉辦事,20多個事項實現‘秒批’的基礎上,下沉服務,探索一枚公章管審批,為76個村居配發審批服務章,為51個村居配發政務服務代辦員,老年優待證、就業創業證、生育服務證等在村居即辦即走,把辦事大廳‘搬’到了群眾家門口?!背5陆蚴惺行姓徟站窒嚓P負責人表示,常德市津市全力打造無證明城市,爭創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政務環境,給群眾辦事增添了便利。常德市打造一體化發展實體服務大廳,在市縣鄉村四級政務大廳(站點),統一設置專窗,集中受理“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將城鄉居民身份證、社??ǖ?8個高頻事項下沉鄉村受辦,實現家門口“就近辦”。同時,為所有村和社區統一配備政務代辦員,保障運行經費,配備網絡設備,實現服務下沉,提升服務品質量。另一方面,針對群眾最關切、辦證量大的不動產登記服務,常德市更是著力推動“下沉辦”,把服務延伸到政務大廳窗口之外,向更貼近群眾的街道社區延伸,方便群眾就近申請和辦理。2019年5月,首個不動產登記街道辦證點在常德市城區芙蓉街道正式啟動。辦證點設置了自助查詢機,受辦房屋按揭、夫妻加名、名字變更、抵押貸款、商品房辦證(已交契稅)等業務,為市民就近辦理不動產登記帶來更多便捷。目前,常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通過已經在市城區四個街道設立辦證點,下一步將總結完善、全面推廣。通過綜合采取服務下沉、信息共享等服務模式,市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全面優化,服務效率全面提升。新購置房屋登記并轉抵押手續,以往要到多個部門排13次隊,現在在政務中心“一窗通辦”,不到10分鐘,就可以完成。
“兜底辦”打通服務“最后一百米”
為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實效,針對服務對象辦事過程中的難事、急事無所適從而往返跑、多次跑的現象,常德市津市率先在政務服務大廳專門設立了“兜底辦”專窗,通過協調整合窗口力量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圍繞群眾需求發力,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努力的方向,在以思想解放、觀念突破推動“以政府部門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向“以行政相對人為中心的服務型政府”轉變的政務服務改革基礎上,創新推出“兜底辦”舉措,把原來“你按我的要求辦”轉變為“我按你的需求做”,實行“一趟不用跑,有事我來跑”,真正實現辦事方便快捷、群眾愉悅滿意。以大廳辦為依托,設立2個受理窗口,專門受理群眾、企業在政務中心窗口跑一次無法辦理的事項,包括歷史遺留問題、相關審批資料缺件,但又合法合理合情的事項和涉及多部門政策不一致等原因導致無法辦理的復雜事項,以及需要政府幫助協調解決的審批服務方面的急事難事等?!岸档邹k”作為政務服務改革的衍生產物,是為真正實現“一件事一次辦”而探索的又一便民利民服務模式,更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的重要手段。
附1:全國重點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數據分析報告
本報告合集共計15份,報告中采用的相關數據均來自各地各級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統計渠道,從政府管控、社會治理、數字化服務、信息公開等維度開展數據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議。涉及的重點城市包含浙江省、山東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廣東省、云南省。
附2: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附3: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