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數字浙江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近日出臺,明確了2020年深化數字浙江建設總體安排:聚焦政府、經濟、社會三大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科技突破、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據協同應用,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省域治理現代化提效,為全省“兩個高水平”建設增色,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浙江力量、提供浙江樣本。

  大力推進數字技術創新突破

  1、實施數字技術強基工程

  推進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西湖大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等建設。

  支持之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支持中電??导瘓F創建自旋電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阿里巴巴集團和杭州市創建國家數據智能技術創新中心。

  支持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謀劃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量子精密測量與觀測等大科學裝置。

  2、實施數字技術攻關工程

  實施“領雁計劃”,在專用芯片、開源芯片、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網絡通信、量子計算、先進制造與智能裝備等領域重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實施“尖兵計劃”,在數字安防、智能網聯車、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精密加工機床、柔性顯示等領域實現卡脖子技術攻關的重大突破。

  3、實施數字技術協同創新工程

  聯合實施長三角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項目,三省一市共同爭取國家2030重大戰略項目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推進杭州、德清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加快省級數字經濟領域特色小鎮、“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等建設。

  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升級版

  1、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探索構建數字經濟新型生產關系,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創新數字經濟多元協同治理體系,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2、做強數字化新興產業

  打造全國領先的大數據產業中心,抓好14家大數據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培育一批數據服務型企業。

  建設全球知名的云計算產業中心。打造1家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公共云計算平臺,培育發展一批云計算重點骨干企業。深化企業上云,累計上云企業達40萬家。

  3、壯大數字化基礎產業

  著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推進杭州、寧波等省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和杭州“芯火”雙創基地(平臺)建設。

  推動長電科技(紹興)先進芯片封裝測試、中欣晶圓大硅片、金瑞泓12英寸晶圓片生產線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中電??礛RAM項目量產線、矽力杰12英寸模擬芯片等項目啟動建設。

  加快杭州市國際級軟件名城建設,推進寧波市中國特色建名城創建,大力發展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

  支持杭州、寧波等地與華為公司共建服務器生產基地,推動鯤鵬生態體系建設。

  4、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深化“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推進阿里云 supET 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建設100個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組織開展5000項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累計在役工業機器人突破10萬臺。

  探索“未來工廠”建設標準和路徑,加快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5、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加快建設浙江鄉村智慧網,完善全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打造農業農村統一數據資源目錄,健全數字鄉村應用支撐體系。

  加快智慧園藝、智慧畜禽、智慧水產、智慧田管建設,創建100個數字農業工廠。

  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快遞、冷鏈倉儲等基礎設施,建立區域性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發展農產品電商,深化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網絡推廣。

  6、推動新型貿易中心建設

  加快建設中國(浙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浙江數字口岸一體化及“單一窗口”數據協同,做好船舶通關一體化試點,在舟山、寧波、張家港實現國際航行船舶轉港數據復用。

  深化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制定實施溫州、紹興跨境電商綜試區實施方案。

  力爭全省跨境網絡零售出口1000億元以上。支持省內eWTP試點建設。

  7、建設新興金融中心

  推動世界銀行全球數字金融中心建設。推動浙江省金融科技應用試點,支持嘉興申報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國家試點,全面推進全省33個試點項目建設。

  推進“移動支付之省”建設,探索制定移動支付之省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推動銀行、保險、證券機構數字化轉型,完成省、市、縣三級銀行機構信貸業務流程全覆蓋,實現與公共信用信息、“畝均論英雄”、區塊鏈電子票據等平臺對接。

  8、發展數字文旅產業

  建設“浙里好玩”平臺,完善主題“一卡通”,開展線上文旅消費季活動,探索“信用游”浙江。

  制定《浙江省關于加快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指導提升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寧波象山影視城數字化水平,構建全國領先的高科技影視后期制作中心和數字網絡中心。

  開展新一批“文化+互聯網”創新企業遴選活動。

  全面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1、建設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

  建成省域空間治理大數據庫,形成一套通用模塊,統籌相關部門空間治理業務,推進重大戰略、重大平臺、重大項目謀劃和實施全鏈條協同,形成多場景應用、多部門協同、高質量智慧化的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

  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和自然生態資源綜合信息監管系統,提升不動產登記一窗云平臺服務水平。

  2、推動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

  深化“基層治理四平臺”信息系統建設,建設基層治理主題數據庫,建設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食品安全信息報送處置等平臺。

  推動雪亮工程建設,實現視頻數據智能化創新應用。完成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平臺建設,建成應急管理綜合指揮平臺和全省應急管理減災救災業務應用專題二期項目。

  3、推動經濟管理數字化應用

  深化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數字化平臺運用。

  繼續推進政采云和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建設,深化全省電子票據改革,升級改造財政業務一體化系統并在全省分步分批推廣。

  建成浙江省能源管理數字化平臺。

  4、加快數字化監管

  強化全省統一行政執法監管(“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應用,推進簡易處罰的掌上辦理端應用。

  雙隨機事項覆蓋率達到100%,跨部門聯合雙隨機監管占比達到5%,現場執法的掌上執法應用率達到 90%,風險預警事件處置率達到 100%。

  建設數字化市場監管體系,持續推進特種設備安全風險防范預警系統、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數字化平臺、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長三角市場主體數據庫等重大項目建設與應用。深化金融風險“天羅地網”監測防控體系建設。

  5、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應用

  全面推進省市縣三級服務事項接入政務服務2.0平臺,加快推動多部門聯辦“一件事”延伸擴面。

  持續迭代建設浙政釘2.0 平臺,推動各級部門開發“微應用”,實現政務協同業務“上釘”。

  推廣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系統,實現90%以上部門間非涉密辦事事項接入平臺。迭代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3.0版。

  6、推進政務數字化轉型

  編制出臺《省本級電子政務項目管理辦法》,加快“912”工程建設。迭代升級全省規劃管理數字化平臺。

  推進建設覆蓋浙江省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構建標準統一、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的信息化監督平臺。

  建設司法行政指揮中心數據大腦,開展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網絡平臺、熱線平臺融合建設,打通12348熱線數據共享路徑,構建全省統一標準的法律服務辦件庫。建設統一的數字檔案系統,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電子化歸檔工作,實現政務辦理“歸檔零紙件”和數字檔案館(室)全覆蓋。

  加快構建數字社會建設樣板省

  1、加快建設智慧城市

  加強杭州、寧波、嘉興等地在“城市大腦”、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創新應用,指導湖州、衢州、德清“城市大腦”示范試點建設。

  推動城市大腦在交通、平安、城管、市政公用、環保、文旅等領域的綜合應用,形成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應用新標桿。

  推動全省未來社區建設,構建未來社區智慧服務平臺。

  2、發展數字就業服務

  建設省就業創業服務應用項目和省就業監測平臺,開展全省就業形勢監測分析評估。

  推進人才服務平臺(二期)建設,推進人才項目申報系統建設,打造“掌上服務平臺”,加強服務事項和服務資源歸集,建設全省統一的人才流量入口、人才服務超市和人才數據平臺。

  3、發展數字醫療

  建成全省醫療保障系統核心業務骨干網絡、醫療保障專屬行業云,實現全省統一的醫療保障核心業務平臺在試點地區上線運行。

  推動實現浙、蘇、皖全省域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升級優化全省醫保移動支付平臺,融合醫保電子憑證的應用與推廣。

  升級完善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推進健康專有云建設。

  推動互聯網醫院向基層延伸,完善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保政策,實現健康醫??ㄔ诰€醫保結算功能,建立全流程線上服務模式。

  在省市級醫院和部分有條件的醫共體,率先開展醫學人工智能創新應用。

  4、全面打造數字交通

  持續推進智慧高速云控平臺建設,推出省智慧高速云控1.0版,深化“浙里暢行”出行一站式服務應用開發,實現公眾出行城市“一張圖”覆蓋全省主要城市。

  建設500條普通公路非現場執法車道,累計達到1800條。

  深入推進寧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建設。

  推動滬杭甬高速智慧化改造,重點完成建設高清地圖和高精度定位、布局5G通信網絡、推廣使用綠色能源等應用試點。

  全面建設杭州繞城西復線智慧公路,力爭主體工程同步建成通車。

  5、全域推行數字文體

  承辦中國短視頻大會和網絡視頻大賽。

  探索省、市、縣三級廣電媒體融合協作新模式,推動全省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創新中心建設。

  建設全民健身地圖2.0版。整合公共體育設施及具備條件的商業健身資源,實現80%以上符合條件的體育場地設施接入預約支付功能。實施體育場館智能化改造,提升體育場館智慧化管理水平。

  6、全面發展數字教育

  啟動之江匯教育廣場2.0建設,建設新型教學空間1000個,開設網絡同步課程500門,新增共享微課資源1000個。

  開展“互聯網+義務教育”實驗區建設。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工程2.0,開展名師網絡工作室、特色網絡教學空間等項目建設,持續開展名師直播活動100場、針對性地幫扶鄉村學校送教活動100次和伴隨式評課指導100次。

  推動省域在線開放課程共享應用,推進省內高校開展在線開放課程的跨校學分認定和轉換。

  7、建設養老數字化平臺

  發展互聯網+養老,加快建設“浙里養”平臺。

  進一步強化云上浙江基礎支撐

  1、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等,加快建設義烏市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爭取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舟山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獲得批復。

  建成5G 基站超過5萬個,實現城區、交通干線、重點景區等區域的 5G信號覆蓋。

  推動阿里巴巴、浙江聯通、杭鋼集團、之江實驗室等一批大數據中心建設。

  2、加快推進IPv6規?;渴?/p>

  推動基礎電信企業持續優化提升IPv6網絡質量和服務能力,推動內容分發網絡、云服務平臺等IPv6改造升級。

  3、推進數字長三角建設

  編制數字長三角建設方案。建設長三角信用平臺,打造長三角信用數據資源池。

  推進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長三角地區高頻電子證照跨省亮證、一號通辦。

  開展長三角地區統一的環境信息系統建設,共享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數據,推進環保數字化聯防聯控。

  4、推進數字大灣區建設

  建設一批重大項目,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5、推進衛星互聯網建設和應用

  著力打造統一高效、共建共享的數據強省

  1、迭代建設公共數據平臺2.0

  完善省市兩級公共數據平臺,推進一批省域治理專題數據庫建設,開通市場監管、公安、人社等 19條“數據高鐵” 專線。

  加快建設省級政務“一朵云”平臺、同城容災中心、異地備份中心。

  建設浙江數字政府大數據研究院,推動各部門電子政務系統向政務云平臺集中部署、遷移。

  2、加快公共數據開放應用

  完善省市數據開放目錄,厘清數據開放需求清單,新增開放數據集 1500個、開放數據項5000項以上。

  優先開放普惠金融、交通出行、醫療健康、市場監管、社會保障等領域數據,設區市推出5個以上數據開放創新應用。

  3、培育市場化數據應用服務主體

  依托云棲小鎮等平臺,建設并推廣數據供應中樞系統,推動場景應用和治理應用,打造數據供應鏈和產業鏈。

  4、推進政法大數據建設

  依托省數字政法平臺,加快各級政法單位數據資源整合利用,做強政法云數據中心,編制第三期《政法信息資源共享目錄》,實現政法數據資源一體化。

  5、推進城市管理大數據建設

  開展城市管理數據資源普查,實現行業全要素數據資源目錄管理。

  建設城市管理數據管理平臺,建立行業數據資源管理系統和數據標簽體系。

  建設城管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建立城市管理特征數據庫,實現省市縣三級行業監管部門間城市運行數據互聯共享。

責任編輯: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