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使“互聯網+政務服務”在減少人員集中帶來的感染風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袁友方建議,建設更高質量“互聯網+政務服務”。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均部署“十四五”規劃編制,未來中國智慧政務怎么干?

  智慧政務架構

  智慧政務是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監測、整合、分析、智能響應,實現各職能部門的各種資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業務辦理和管理效率,同時加強職能監管,使政府更加廉潔、勤政、務實,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并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企業和公眾建立一個良好的城市生活環境。

  智慧政務助力政府信息化建設。智慧政務架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平臺、應用、用戶。

74d8a8bef1270e54fdeb2c5c6ce0a6e3.jpg

  智慧政務行業現狀

  1、政策助力智慧政務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產生,人類開始了繼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后的第三次產業革命,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日益產生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信息革命對政府管理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變革性的。進入新時代,隨著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以“智慧政務”為標志的新一代電子政務應運而生。因此,如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充分開發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方式創新,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實現“智慧政務”,已經成為實現政府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主要手段。為更好更快推動智慧政務的普及,國家出臺了多項鼓勵智慧政務建設的政策。

27d6a5bc777b41a6232117930bc229b8.jpg

  2015年國家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切入點是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期提高居民和企業辦事的便利度和效率。此后,國家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電子政務和互聯網+政務。

36b3f3fc5e7becbd6cc018fdf5b18912.jpg

  2、電子政務市場潛力大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電子政務取得了較大進展。2018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當前電子政務正向智慧政務轉型,國家大力支持下,未來智慧政務大有可為。

2256cc6bdc14f32d8426d91cdd394790.jpg

  3、在線政務用戶規模增長

  近幾年,各級政府積極推進政務服務與民生領域信息化應用,在線政務服務日趨成熟,業務辦理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更多人民群眾享受到政府部門的貼心服務。

  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共有政府網站14474個,其中國務院部門及其內設、垂直管理機構共有政府網站912個,省級及以下行政單位共有政府網站13562個。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6.94億,較2018年底增長76.3%,占網民整體的76.8%。

4fcb7242d16695ed159db5244c1c9a2b.jpg

  4、科技巨頭布局智慧政務

  地方政府數字化轉型漸成常態,隨著轉型持續推進,智慧政務行業正勾勒出“城外人謀進、城里人謀大”的企業眾生相。

  2018年,阿里巴巴與聯通成立云粒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聯通在政企市場場景、通信基礎設施等能力,借助阿里巴巴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優勢,重點關注政務、金融、生態環境、公安、制造等領域。在2019年智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重慶市政府的合作,打造“數字兩江”一體化平臺,對交通、停車、醫療、城市管理等領域進行智慧化升級。

  微信積極布局智慧政務,目前已有超3萬個政務小程序,“微信城市服務”則已覆蓋了362個城市,提供服務涉及公安、交管、稅務、醫療、教育、住房、民政、交通、氣象、加油、生活繳費等30個類別,并附加了人臉核身、非稅支付等多項智慧解決方案。

  華為發布華為政務云大數據解決方案2.0,創新性提出了5級融合、3個體系、3重智能的理念,通過4大升級轉變,打造融合可信的智慧政務云大數據平臺。

  中國平安推出“智慧財政”產品,旨在為各級政府的財政決策管理和運營提供智能化、多層次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袁友方:建設更高質量“互聯網+政務服務”

  在工作調研中,全國人大代表袁友方發現建設更高質量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還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頸”。比如,各地各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因應用技術、操作流程、信息代碼等方面存在差異,以致開放兼容性不足,容易形成信息孤島。此外,電子政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滯后于形勢發展。

  對此,袁友方代表建議,加快制定國家電子政務服務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政務數據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互認融通共享,盡快建成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平臺。全面建設好權威、規范、可信、統一的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和票據、網上支付、網上寄遞等5大基礎應用系統,為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可持續發展提供關鍵的支撐環境。全面梳理調整法規政策,配套出臺“互聯網+政務服務”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保障電子政務快速健康發展。

  十四五智慧政務前瞻

  1、企業深入參與智慧政務

  智慧政務不能僅靠政府一家來做,要調動社會力量,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等企業。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正和政府、城市開展深度合作。

  2、智慧政務以需求為導向

  百姓是智慧政務的用戶,智慧政務服務,必須堅持用戶“需求導向”,建立政府管理與用戶體驗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滿足互聯網時代廣大網民的服務需求,消除政府服務供給與用戶需求之間的“鴻溝”。

  3、智慧政務與互聯網技術應用相結合

  智慧政務的“智慧”,必須要依靠大數據技術來實現。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多維分析,可以較為準確地掌握政府服務的過程動態,了解公眾需求,做出智能的決策和服務,建議政府搭建數據開放平臺,促進大數據惠及更多民眾,引導更多非公共數據向社會開放。

  4、進一步強化信息安全保密

  我國智慧政務系統中有大量國外廠商生產的設備,這些設備使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CPU也大多數是由國外廠商生產,做好信息安全防護工作關系到國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運轉,未來,智慧政務將強化安全保密。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image.png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 

責任編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