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由獨立第三方機構萬博新經濟研究院發布的最新評價報告——《后疫情時代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2020)顯示,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100個城市中,營商環境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武漢市、南京市、天津市、成都市、蘇州市。

  在今年的指數排名上,滬京深穗四大都市繼續占據前四席,名次與去年相同,但分數更為接近。

  上海:市場準入環境最為寬松

  上海營商環境指數總分為94.93分,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在放寬市場準入、擴大對外開放方面的落實成效顯著,外商投資活躍度位居第二,私營企業活躍度位居第九,市場準入綜合指數排名第一。

  2019年上海市積極支持具備科創屬性的擬上市企業,培育推動359家企業在新三板、上海股交中心掛牌,25家企業成功IPO,其中7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金融服務指數位列第二。創新環境方面,上海的信息賦能度、基礎研究、企業創新均位居全國前三。生活環境方面,上海的文化氛圍排名第一,但空氣質量、就學便利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監管執法與法治保障環境方面,大部分企業反映相關部門在進行執法檢查時,上海的普法告知工作比較到位,不存在變相索賄、報復性檢查、節前過度提升檢查的標準或增加檢查頻率的情況。

  政務服務環境方面,企業反映上海的稅收與社保環境改善最明顯,其次是證照辦理環境。企業反映在城市辦理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上海相關部門沒有規定不合理的前置條件;有92.82%的企業認為上海辦理經營許可證的標準統一;有90.53%的企業認為上海營業執照變更時的審批手續較少。但有19%的企業反映,新開門店辦理經營許可證的審批手續和審批周期,還有進一步縮減的空間。

  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應急管理局2019年3月出臺《市場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清單》,對市場監管、消防等領域的34項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處罰,這是全國首份多領域輕微違法免罰清單。這種通過法律形式解除政府工作人員后顧之憂的重要探索,得到了企業的一致點贊。

  北京:創新環境優勢力蓋群雄

  北京創新環境居首,營商環境暫居第二。北京營商環境指數總分為94.68分,創新環境優勢明顯,位列第一。其中,基礎研究、企業創新、技術成果和信息賦能度等創新環境的細分指標均位居首位。

  2019年1月21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北京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2022年)》,確定了網絡建設目標、技術發展目標和5G產業發展目標。預計到2022年,北京市科研單位和企業在5G國際標準中的基本專利擁有量占比將達到5%以上,北京市5G產業將實現收入約2000億元,拉動信息服務業及新業態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市場環境方面,為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北京近年出臺了《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重點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優秀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加大國際人才的引進力度,人才供給指數位列全國首位。北京的金融服務、市場規模也排名第一,但市場準入指數排名12位,外資活躍度和民營企業的活躍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北京生態改善已有進步,2019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較上年明顯改善。但相對于其他一線城市,北京的空氣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監管執法與法治保障環境方面,大部分受訪企業反映,北京市相關部門在進行執法檢查時,不存在變相索賄、“報復性檢查”和執法過當的現象,達標輔導相對到位。

  企業對于北京政務便利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滿意度較高。北京近年來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提升貿易便利化、推動不動產登記等政務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發布《北京市新一輪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作為3.0版的營商環境優化措施,聚焦企業運營中的痛點和堵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多達204項具體改革任務,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

  據企業反映,北京的證照辦理改善最為明顯,其次是稅收和社保環境。在被調查企業中,85.05%的企業認為北京市在辦理營業執照變更時的審批手續得到簡化;稅收和社保環境方面,58.71%的企業感覺較2018年有明顯的改善。在涉企收費方面,大部分企業反映不存在變相收費的現象。但有20.13%的企業反映,存在強制或暗示企業購買指定產品或服務的情況。

  深圳:法治環境優化得到企業認可

  深圳法治環境最優,營商環境位列第三。深圳營商環境指數總分為94.00分,位列5個計劃單列市首位。其中,5項一級指標均位列全國前五;12項二級客觀指標中,有7項位列全國前五,占比接近60%,體現出較強的營商環境綜合競爭力。在創新環境方面,深圳的企業創新力指數、技術成果儲備、產業信息賦能度以及基礎研究中的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均排名全國前三。但與北上廣相比,深圳雙一流大學數量較少,本土學術科研能力較為薄弱,基礎研究指數暫列第九。

  近年來,深圳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改革,尤其是法治環境的優化,得到了企業的一致認可。被調查的企業都認為,普法告知工作比較到位,不存在執法過當的問題;有66%的企業認為,維權便利度較2018年有了明顯的改善;有89.62%的企業認為,企業維權渠道比較通暢;80%以上的企業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不存在“新官不理舊賬”的現象,承諾的優惠條件均能兌現。

  在政務服務方面,深圳全面優化流程環節,辦事效率和便利度明顯提升。有89.62%的企業反映,在經營許可證辦理時標準統一,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沒有規定不合理的前置條件;有87.89%的企業感到,新開門店辦理經營許可證的審批手續簡化,審批時間短。

  廣州:生活環境全國第一

  生活環境優勢突出,廣州營商環境位列第四。廣州營商環境指數總分為93.83,其中,就學便利度、就醫便利度、空氣質量、文化氛圍等均位列全國前五,生活環境位居全國首位。廣州近年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政府的科技投入力度較上年明顯加大,排名第四,較2019年上升2名,企業創新活力與信息賦能度也均位列全國前五。

  市場環境方面,2019年廣州進一步加大公共教育等領域的投入,其中教育局收支總預算增長了47.80%,政府文教投入力度較上年提升了1名,排名第五,人才供給后勁有所增強。廣州的直接融資便利度和間接融資便利度均位列全國前五,但外資活躍度有所下降。生活環境方面,廣州就醫便利度排名第四,較上年提升了1名,但就學便利度較上年下降了2位,排名第八。

  監管執法與法治保障環境方面,廣州的執法環境改善明顯。被調查企業中,沒有企業感到執法環境變差了,有76.17%的企業反映執法環境明顯改善,有23.83%的企業感到和2018年一樣。大多數企業反映,不存在變相索賄的現象,執法檢查前普法告知工作比較到位。

  政務服務環境方面,廣州的證照辦理改善明顯。有86.01%和83.97%的企業感到,經營許可證注銷時的審批手續和營業執照變更時的審批手續相對簡化。有28.87%的企業反映,新開門店辦理經營許可證的審批手續還有進一步簡化的空間。廣州市出臺的《商務發展專項資金招商引資事項實施細則》《關于規范新增租賃租房住房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扶持力度大,切實解決了企業關注的問題,得到一致認可和好評。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image.png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

責任編輯: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