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數字中國”上升為一項國家戰略。

  從“IT時代”到“DT時代”,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數字化生產力為主要標志的新階段。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推動重塑數據“生產關系”,激發政府“數字蝶變”。數字政府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為著力點,通過數據驅動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和組織架構,形成“用數據決策、數據服務、數據創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它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增強發展動力、增強人民福祉的必然選擇。建設數字政府成為“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抉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數字中國”上升為一項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為數字政府建設注入了強心劑,明確了發展目標。立足具體實際,各地紛紛全力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以期實現主動、精準、整體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務。在探索自我進化、自我革新的數字化道路上,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已經取得諸多成就,但其持續推進仍然面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一、解析“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的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一:信息基礎設施集約性不足。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多頭申報、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電子政務“層云密布”、“專網林立”,統一政務云建設發展滯后,物聯感知資源一體化利用率低。二是各自為政、自建自用、自營自管的網絡和機房等信息化基礎設施運維難度大,服務效能低,無法形成集約效應。三是全方位、多層次、一致性的自主可控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尚未形成,存在“木桶效應”。

  關鍵問題二:數據資源開放可用率不高。一是未形成規范的數據治理標準體系,數據資產不可知、資產關系不可斂、數據質量不可控。二是受多級財政、垂直業務管理等影響,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全方位的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制尚不完善。三是在全社會數據資源方面,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力度明顯不強,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深度不足,數據資源交易增值潛能有待激活。

  關鍵問題三:惠民利企服務獲得感不強。一是“數字政府”建設仍然存在自娛自樂,缺乏群眾感知。二是以供給側為導向建設的政務服務載體或渠道僅停留在“物理聚合”階段,并未完全提供以對象為中心的整體式政務服務,導致服務應用碎片化、場景碎片化。三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醫療、教育、健康等重點民生領域應用不足,與各地數字政府發展定位、社會公眾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關鍵問題四:社會治理決策支撐力不夠。一是基層網格化管理快速感知尚未形成,數據分析能力和現代化治理手段不足,各類“城市指揮中心”未能全面實現分級聯動,在重大響應事件中如肺炎疫情的預警防控、決策指揮和應急處置等未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二是政府監管模式與信息化融合創新不相適應,“互聯網+監管”創新服務大多處于法規和政策的“灰色地帶”,亟需建成多元共治、各方參與的市場機制。三是征信體系建設條塊分割,信用法規不健全,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不完善。

  關鍵問題五:保障機制運行一體化不暢。一是各地雖有頂層設計,但統籌推進力度不夠,評價指標體系缺失,項目建設與頂層設計脫節,體系化建設成效不明顯。二是投資管理模式落后,現有信息化項目投資按固定資產投資模式管理,立項周期長,不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快、業務需求變化多的特點。三是各級部門存在技術主導思維,未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信息共享思維對傳統管理模式、服務方式和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創新,往往出現技術和業務兩張皮現象。

  二、破解“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的極核問題

  近年來,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極大地提高了政務效率與服務水平。但同時,由于各行政管理部門信息化建設在前期獨立發展,數據庫、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與用戶界面等沒有統一,導致產生信息系統在功能上不關聯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換、業務流程與應用功能相互脫節的“信息孤島”現象。

  信息孤島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一是數據孤島,指由于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與數據定義和采集不能實現標準化操作,數據重復輸入,系統間信息不共享。二是業務孤島,指業務系統存在業務功能上存在重復,難以實現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在各系統間的順暢流轉,導致業務協同效率低。三是管理體系孤島,指由于各部門管理視角的不同,導致各部門難以統一數據標準和共享規范。針對這三類孤島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快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標準化是信息系統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安全可靠的前提。目前,標準規范編制修訂較慢、標準規范使用度不高等問題制約信息共享,需圍繞數據、技術、管理、服務、安全等方面,盡快建立統一標準規范體系,并形成評價、監督與推廣機制。

  二是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業務流程再造是解決信息系統功能重復、難以協同的路徑,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手段。通過核心業務的梳理和組織數字化進程、事項標準化與最小顆?;?,最大限度簡化各行政部門辦事流程。加快推進“一件事”主題式服務、“惠企政策一次辦”、“一證通辦”、“跨事聯辦”、“跨城協辦”等服務模式,通過群眾側和政府側雙需求倒逼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

  三是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優化。通過集“放管服”改革、數據管理應用、安全運營運維于一體的機構設置,完善統籌管理,建立起高效溝通協調機制,在信息化建設上打破部門條塊分割、獨立運營管理的情況。加強一體化運營運維體系建設,推動IT資產管理、項目建設管理、運維管理、績效評估等一體化綜合管理,并可引入公眾監督機制,促進數據共享開放與應用,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三、指引“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指標

  從政府信息數字化傳播到政府系統數字化建設、政府服務數字化供給再到政府體系數字化創新,數據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關鍵地位和重點作用越發凸顯?!笆奈濉睍r期,在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國家戰略部署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發展理念,通過構建全面精準的新機制、開放共享的新平臺、多元簡便的新渠道等,全方位為數字治理和數字服務及數字經濟提供支撐,“治理”和“服務”作為數字政府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兩翼”,將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不斷推動數字經濟全面發展?;谝陨蠑底终軜嫼偷胤綌底终l展實踐和未來改革方向,“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的五大核心指標如圖1所示,分為數據體系成熟度、協同治理融合度、政務服務實現度、數字經濟創新度和數字環境支撐度5個方面。

image.png

圖1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核心指標

  第一,數據體系成熟度【數據】。以數據質量與數據流動邏輯為抓手,形成全口徑梳理、全活化歸集、全精準管理、全過程評估、全方位使用的高質量數據管控體系,打造數據完備、精準、適用、及時與信息綜合的大數據中心和動態一致、權責分明的運行管理中心。依托政務云平臺實現政務數據的融合匯聚,建立統一的數據采集與交換標準,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以業務流程再造實現跨部門、跨系統、跨地域、跨層級高效協同,實現數據資源全面整合、按需共享、有效利用和應用開放。

  第二,協同治理融合度【治理】。按照整體政府、職能分工和協同監管的要求,構建一體化、智能化的數字治理平臺,推動治理從局部到整體、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的模式轉變,實現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一體化城市運行平臺即城市數據大腦,構建數據匯聚、運行監測、預警分析、智能決策、協同辦公、應急指揮的為一體的城市綜合治理體系。整合各政務服務資源和各部門業務系統,促進政務信息數據的無縫集成和交換,加快跨部門業務流程優化和前后對接,提高業務實時協同聯動能力。

  第三,政務服務實現度【服務】。擴大跨政府部門的在線服務覆蓋范圍,以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為目標,面向個人與企業,集成網上大廳、實體大廳與社區網點等平臺,推廣“全網通辦”、“一件事”主題服務、“惠企政策一次辦”等服務模式。打造數據與服務深度融合的平臺體系。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與構建綜合咨詢平臺,了解公眾服務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第四,數字經濟創新度【經濟】。通過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開發利用,增強公眾使用數字資源、數字工具的能力,并促進數據規范交易。推進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實體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形成相應的數字技術產業體系。構建完善政企合作機制,支持企業參與數字政府建設,通過多元資本驅動,帶動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第五,數字環境支撐度/領先度【環境】。構建完善的管理機構、人才培訓、評估考核、宣傳推廣機制。制定政務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的標準規范,推動數據開放、開發、應用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厘清數據擁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各自權責。構建安全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建立高效協同的信息安全防范、監測、通報、響應和處置機制。構建集IT資產管理、項目建設管理、任務落實、運維管理、績效評估為一體的運營運維管理體系,保障信息化項目延續性和運營穩定性。

  國脈認為,“十四五”期間,要實現“數字政府”的階段性跨越,則必須解決一系列的體制機制、服務應用、業務優化、數據共享、技術創新、項目管理、績效考核、人才結構、安全保障等難題。摸清“十三五”智慧城市、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主要挑戰,清晰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實際需求、總體思路、發展策略、主要任務,加快政務數據資源整合,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優化政務服務供給,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通過突出抓好頂層設計、提速推進制度創新、基層數字治理應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能力提升、統籌管理組織升級、多元合作體系構建等舉措,全面提升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履職能力,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的現代化治理模式。

責任編輯: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