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渭南市政務服務中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強化作風建設、提高服務質量為抓手,秉承“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服務理念,努力提升服務水平,著力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成為渭南市一道靚麗的風景。

  7月15日上午,渭南廣播電視臺大型新聞訪談節目《環境熱線》走進渭南市政務服務中心,零距離體驗窗口業務開展情況。

  市政務服務中心有兩個辦事大廳,一個是行政審批大廳,主要是面向企業服務;另一個就是行政服務大廳,主要面向普通群眾。

  市政務服務中心共計開設126個窗口,工作人員412名,進駐事項770多項,是陜西省內進駐部門最多、事項最全的政務中心。每天接待辦事群眾2000余人,為群眾辦理各類事項2000余件。

  行政審批大廳(東廳)面積3000平米,進駐16個單位共計35個窗口。包括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人防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主要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工商注冊登記、工程項目建設審批、項目投資立項備案、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審批服務工作。

  主持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咱們是如何來做的?

  嘉賓:在大廳設立了綜合受理窗口,通過“一窗接件、內部流轉、限時辦結、一窗出證”的模式,助力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一網通辦”審批便民化服務。

  主持人:現在設立“一窗受理”的綜合窗口,和以前的受理窗口受理范圍有什么區別?對于群眾辦事程序上都有哪些優化和改進?

  嘉賓:設立綜合窗口,取代了原來的多行業部門審批科室的多個窗口,企業和辦事群眾由跑多個窗口轉變為只需來一個窗口,只需抽一次號,遞交一次材料,通過行政審批綜合受理系統平臺大數據分析,對上傳資料進行后臺分揀和流轉,派發到相關審批科室,各審批科室按各自需求自行下載清單資料,進入審批程序,在規定時限內辦結。局內部運轉、科室之間相互完善歸檔資料,證照送交綜合窗口統一出件,群眾辦事“多頭找、多處跑”變為“只進一扇門,只來一個窗”。

  企業開辦服務區

  主持人:在企業開辦的過程中,我們是怎么來釋放“放管服”改革的紅利,給企業辦事帶來方便?

  嘉賓:實現了新設立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開設銀行賬戶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企業單辦理營業執照1個工作日即可辦結。企業申請辦理營業執照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陜西政務服務網提交申請,在資料審核通過后,會自動生成全套設立資料,群眾只需要在資料上簽字確認,并張貼身份證件即可,無需再準備其他資料。在遞交資料后,一個工作日群眾就可以拿到營業執照。

  主持人:有哪些事項是特別要注意的呢?

  嘉賓:近些年,自然人“被股東”“被法人”的問題頻頻發生,所以在這里提醒各位一定要將自己的身份證件妥善保管,并在每一張身份證上署名“再次復印無效”,我們也已于去年開通了實名認證系統,力爭從源頭上解決身份信息被冒用登記的問題。

  下一步將不斷推進工商登記注冊便利化,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確保個體工商戶登記“立等可取”,企業登記材料齊全“即來即辦”,并通過推廣微信辦照、網上辦照,為企業提供“零距離、全天候”服務。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區

  主持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部門多,手續繁雜,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如何通過改革讓企業享受到辦事的紅利?

  嘉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統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這個系統在統一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完善審批體系、強化監督管理方面做了重點改革。

 ?。?)在統一審批流程方面,從改革前的325個工作日,壓減至60個工作日以內。

 ?。?)在精簡審批環節方面,由原來400余項縮減至100項以內。

 ?。?)在完善審批體系方面,落實“五個一”建設,即一張藍圖,一個系統,一個窗口,一張表單,一套機制來規范審批運行,實現了統一收件,發件和咨詢服務。涉及收費的事項,實行收費告知承諾制。

 ?。?)在強化監督管理方面,建立監管體系,實行“黑名單”制度,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懲戒機制。

  改革的目的就是讓項目早落地、早開工,讓企業和群眾獲取更多便利。

  主持人:市人社局在行政服務大廳開辦業務情況?

  嘉賓:共設立了四個柜員窗口,第162-165號;業務涵蓋了人才交流服務、公共就業、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社???個方面共計30多項業務。咨詢熱線:0913-2933905

  主持人:為了最大限度的提振企業復工復產的信心,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企業的優惠政策。比如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這是否會影響個人的社保權益?

  嘉賓:不影響。這次減免的是企業單位繳納部分,重點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我省明確要求,在減免緩繳政策執行期間,企業要按月申報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依法履行好代扣代繳職工個人繳費的義務;社保經辦機構要做好個人權益記錄工作,以確保參保人員的社會保險權益不受影響。職工在緩繳期間申領養老、失業保險待遇的,單位及職工個人應先補齊緩繳的社會保險費。實施階段性減免、緩繳工傷保險費政策,不影響參保職工享受工傷保險相關待遇。

  主持人:醫保經辦中心在大廳的窗口設置情況如何?

  嘉賓:目前醫保經辦中心在大廳設有兩個經辦窗口,主要對外經辦市直職工的醫保報銷、生育保險和全市慢性病業務。

  主持人:如何方便群眾異地結算?

  嘉賓:我們積極擴大異地結算醫院范圍,確保異地群眾就醫結算順暢。按照省醫管中心要求,認真梳理了異地備案及結算中存在的堵點及難點問題,簡化異地備案程序,確保異地就醫結算順暢。目前,渭南作為就醫地可以直接結算的醫院達到48家。

  主持人:如何方便群眾辦理慢性病報銷手續?

  嘉賓:目前全市城鎮參保職工44.65萬人,享受慢性病待遇40471人,市本級參保職工享受慢性病待遇10706人。

 ?。?)原來慢性病患者每月去醫院開具處方,現在如果每月用藥和用量不變,一個審批年度開具一次處方。

 ?。?)增設臨時窗口,方便群眾。

 ?。?)市本級慢性病透析患者,在市中心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做透析治療,可以直接網上結算。

 ?。?)最近我們的工作人員正在研發慢性病在兩定機構直接結算軟件,很快在縣上進行試點,不久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主持人:這里主要的辦理業務都有哪些?

  嘉賓:臨渭區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辦稅服務廳)按照區域共設四個區域,分別為辦稅服務區、辦稅體驗區、導稅臺和等候休息區,按功能共設置兩大類三十個窗口,分別為綜合服務類窗口26個,房產交易類窗口4個。

  綜合服務類窗口主要負責辦理綜合信息報告、涉稅申請、發票領用、代開、申報納稅等事項。房產交易類窗口主要負責辦理不動產交易,包括一手房、二手房屋轉讓,土地轉讓等稅費的征收。

  主持人: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超過10萬元但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是否免征增值稅?

  嘉賓:如果是按月納稅的小規模納稅人,那么月銷售額超過10萬元的當月無法享受免稅政策,如果是按季納稅的小規模納稅人,那么季度中某一個月銷售額超過10萬元,但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元的,可以按規定享受免稅政策。

  主持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市政務服務中心怎么去做呢?

  嘉賓:我們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局綜合受理平臺,設置了綜合受理窗口,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新型政務服務模式,也就是說,群眾只需到一個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即可辦結事項,這種模式有效節省了行政資源,優化了審批流程,壓縮了審批環節,提高了辦事效率,最能體現政務服務改革的成效和目的。

  舉個例子,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專區,我們通過推行“全程網辦”和“一次審圖”,共精簡審批環節67個,將項目申報到落地的時限由原來的325個工作日減少到85個工作日。

  在不動產交易專區,我們通過數據對接“一窗綜合受理”模式,將原來三個部門共收取的30余份材料精簡為三類,借助平臺并聯審批,交易過程最快一個小時即可完成。

  在稅務登記服務區,我們增加了網上辦稅體驗區,印制了辦稅服務指南,讓納稅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而且為方便納稅人辦稅,整合資源實現了一窗通辦,最大限度的縮短了辦稅時間、提高了辦稅效率。同時,通過智慧人社平臺、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和自助服務終端機等服務渠道,實現全市各縣區同步一網通辦、同城可辦。

  主持人:如何進一步優化服務,做好為群眾辦事的服務工作,優化渭南的營商環境?

  嘉賓:一是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梳理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確保實體大廳、網上、掌上、線上各渠道事項辦理流程、標準、結果統一,為將來實現異地可辦、全域通辦做好準備。

  二是推行實體大廳“一窗受理”新模式。就像剛才介紹的那樣,分批次在項目審批、企業登記、房產交易、醫保社保等領域,逐步推行一窗綜合受理模式,切實減少流程,優化服務,提升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三是加快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在全面提升實體政務大廳服務水平的同時,抓好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掌上渭南”APP等網絡平臺的推廣普及,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主持人:在服務群眾方面還有哪些舉措?

  嘉賓:今年,我們還將對政務大廳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提升硬件建設、網絡管理水平,增加圖書閱覽、群眾休息區域,完善業務抽號、服務評價系統,改善自助查詢、網上辦事體驗,開通政務服務專題,增加更多的自助服務終端和便民服務設施,給來辦事的企業和群眾提供一個溫馨的政務服務環境,為優化渭南營商環境做出貢獻。

  今天走進渭南市行政服務中心讓我們切實的感受到了渭南市政務服務中心的改革從未停止,看到了政府部門集中辦公的模式,一站式審批、一條龍辦理、一窗式服務,辦百事,進一門;在這里,“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是基本的工作標準;窗口式審批方式也增強了行政審批的陽光透明程度。全新辦事模式的背后,反映的是政府部門服務意識的不斷加強。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image.png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