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率先打造“數字政府+金融科技”平臺,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問題精準施策。廣東運用先進的區塊鏈、云計算等金融科技建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下稱“中小融”平臺),對全省1100多萬家企業信息全面采集,進行企業風險評價和畫像,對省域范圍內中小企業進行商業信用分析評價,圍繞落實“六穩”“六?!?,實實在在地向民營中小企業融資輸送解渴“活水”。
送來“及時雨”,實現線上融資無縫對接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企業急需資金用于疫情防控相關生產經營活動,但受疫情防控影響,企業通過銀行網點辦理業務存在不便和安全顧慮?!安糠制髽I因受疫情影響營業收入減少,出現資金困難?!睆V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曉軍表示,疫情發生以后,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探索出緩解廣東省中?。駹I)企業融資痛點的廣東模式,依托“中小融”平臺促進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疫情期間,醫藥類企業因緊急采購、調撥、配送各類防疫物資而常常處于超負荷狀態,面臨周轉資金短缺等難題。廣東某醫藥有限公司是廣東知名連鎖藥店,該企業在“中小融”平臺申請緊急融資3000萬元,由系統智能匹配南海農商銀行“戰疫寶”信貸產品進行對接,在較短時間內順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為企業提供信息采集、信用評價、信息共享、融資對接、風險補償等一體化線上智能融資服務,“中小融”平臺成為廣東省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自2020年1月“中小融”平臺正式上線以來,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申請接入248項數據,涉及34個部門,實現累計服務企業數36266家,累計入駐金融機構347家,發布金融產品917款,累計實現融資137.56億元。
奉上“雪中炭”,減輕對抵押品過度依賴
據了解,“中小融”平臺依托廣東“數字政府”整合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科技、民政以及水電氣等數據信息,整合數據涉及34個部門,并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對企業進行風險畫像和信用評價,助力輕資產、無抵押的企業獲得融資。
有專家分析,作為我國對全省范圍內中小企業進行商業信用分析評價的平臺,“中小融”平臺最大的創新之處,在于建立了全省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有效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
以高端控制系統、伺服驅動、直驅電機和智能成套裝備為主營業務的中山某高新技術企業,疫情影響之下,該企業流動資金出現“資金鏈”困境,在“中小融”平臺申請貸款后,中國銀行中山火炬開發區支行在獲取“中小融”平臺推送融資申請后,依托中小融平臺的智能客戶畫像及信用評價信息迅速為企業量身定制貸款增額方案上報省行,并在兩個工作日內獲批免抵押貸款額度2000萬元。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銀行資金支持下,企業迅速擴大生產,并按期交付所有下游訂單,截至6月末,產值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
一位銀行負責人稱,對于中小企業,現在通過“中小融”平臺,中小企業的風險畫像和信用評價報告呈現在銀行面前,信息透明度提高,銀行也敢于放款。在“六穩、六?!标P鍵時期,“中小融”平臺實實在在地向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輸送解渴“活水”,為“保市場主體”和“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研制“定心丸”,打造個性化服務平臺
針對此次疫情,“中小融”平臺及時響應,開辟了“疫情防控金融服務專區”,為廣東省中小企業歸集、整合疫情防控各項金融支持服務政策,為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智能對接金融機構專項融資產品,量身定做一攬子、一站式專屬融資服務。
“中小融”開通疫情防控金融服務專區和綠色服務通道,為地市政府、金融機構及小微企業“量體裁衣”研發了貿易融資模塊、供應鏈金融模塊、智能直融模塊等應用功能模塊,上線抗疫貸等專項產品,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貸款或實現已發放貸款展期和續期。
“建議有需求的企業可以在平臺注冊并享受一站式服務?!焙螘攒娊榻B,根據大數據的畫像,平臺上的金融機構可以迅速研判中小企業商業信用,在短時間內響應企業提出的貸款需求。廣東東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盧漢彪表示,東莞市有關職能部門正建立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充分挖掘數字經濟價值,讓廣大中小微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專區已累計接入105家銀行,發布108款疫情產品,申請金額659320萬元,累計授信金額45966萬元。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