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自貿港建設,需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轉變政府職能,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審批,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和《中共海南省委關于貫徹落實的決定》精神,海南全島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對接群眾需求,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審批,多措并舉完善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創新優化行政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推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自“4·13”以來,海南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行了大膽創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取得了顯著成效?,F階段,為盡快建立健全與海南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仍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以“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為契機,推動行政審批制度集成創新
傳統的行政審批制度遵循的是“誰審批,誰監管”的理念。這種理念會帶來兩個弊端,一是多頭審批,多頭監管,重復執法,常常是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收不到預期的監管效果,也就是俗稱的“九個大蓋帽管不好一個破草帽”現象。二是以審代管,為了避免監管中出差錯,承擔責任,把重點放在高門檻設置上,為企業設立設置重重關卡,嚴重打擊了企業的投資積極性。2019年6月,省委編辦、省審改辦聯合印發《關于市縣“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推出了“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行政審批服務部門“統一受理、集中辦理、限時辦結、統一出件”并加蓋“行政審批專用章”。各行政主管部門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再加蓋本部門印章,杜絕重復蓋章。行政審批服務部門正式運行后,原審批部門的審批用章統一廢止或封存。
“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變“串聯式審批”為“并聯式審批”,極大地節約了審批時間,方便了投資者。這是一種倒逼式改革,是一種“外部改革爭取一步到位,內部改革力求快速跟進”的自貿港改革模式創新,倒逼政府必須順應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時間要求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具體標準,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步伐?!耙幻队≌鹿軐徟备母锵蚩v深發展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配套。
一是全面推行“極簡審批”投資制度。制定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清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對先行開放的特定服務業領域所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明確經營業務覆蓋的地域范圍。建立健全國家安全審查、產業準入環境標準和社會信用體系等制度,全面推行“極簡審批”制度。
二是廣泛實施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對具有強制性標準的領域,原則上取消許可和審批,建立健全備案制度,市場主體承諾符合相關要求并提交相關材料進行備案,即可開展投資經營活動。備案受理機構從收到備案時起,即開始承擔審查責任。對外商投資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減少禁止和限制條款。
三是加快職能轉變,優化職能配置。“一枚印章管審批、一類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必然引發市縣相關部門職能職責發生重要轉變。以前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管理模式被綜合審批、綜合監管和綜合執法模式取代。實行“一類部門管市場”,已劃轉行政許可事項的職能部門不再行使審批權,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監管上,通過健全“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機制,完善“該發現問題沒發現是失職,該報告處理沒報告是瀆職”溯源追責機制,推動政府監管規范化、精準化。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全面整合執法職責和執法隊伍,將全市(縣)各部門所有對外行政執法事項劃由綜合行政執法局承擔,監管部門發現問題線索后移交綜合行政執法局集中處罰。審批權、監管權、執法權的相互分離、相互監督、相互促進,適應了自貿港建設高效、透明、法治、廉潔的要求?,F階段,權力的分置也沒有增加額外的編制,實行的是人隨事走、同類編制資源統籌使用的綜合改革,為下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準入后全過程監管體系
一是健全公開透明的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打造公正透明高效的法治環境。用好用足地方立法權和經濟特區立法權;梳理現有法律法規,對不適應自由貿易港建設屬中央事權的按一攬子、一事一議提請全國人大、國務院調整;積極主動配合全國人大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加強決策合法性審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法律意識、規則意識、秩序意識,營造依法決策、依法辦事、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法治環境。
二是完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科學界定行政主管部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在事中事后監管方面的職責定位。建立健全聯合懲戒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應用。采取聯合行動,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雙制約、共懲處”,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在監管方式上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的市場監管體制,堅持對新興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在監管格局方面實現市場主體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四位一體”,互為支撐;還可以建立“信用畫像”,采用綠色低風險、黃色中風險、紅色高風險,對企業進行直觀評價;在信用評估上可采取“銀稅互動”跨部門征信互認。
三是建立健全信息雙向反饋機制。行政審批服務部門要將審批過程和結果信息同步推送到行政主管部門和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行政主管部門和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要及時將審批標準和監管信息、處罰結果推送到行政審批服務部門。運用大數據,做好審批、監管和執法之間的信息互享。
引進市場機制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務服務效率
一是引進市場機制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改善自貿港建設對公共服務供給在硬件方面的需求。海南自貿港建設,除了在營商環境軟件建設方面要向國際一流水平看齊外,在公共服務硬件建設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這方面單靠政府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可以探索引進市場化手段大力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投資?;A設施投資具有規模效應,在交通、環保、醫療、養老等社會需求旺盛,又存在較大投資缺口的領域推廣PPP模式,是近年來我國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和投入方式的改革創新。通過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幅拓寬了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不僅能夠減輕當期財政支出壓力,而且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彌補公共服務的“短板”。同時,社會資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效率,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直接參與,解決政府職能錯位、越位和缺位的問題。
二是以便利化為主線,信息化為支撐,營造更加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作用,通過政務服務等平臺建設規范政府服務標準、實現政務流程再造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加強數據有序共享,提升政府服務和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府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全力打通我省自建的各個審批業務系統,按照國辦要求完成全省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并與國家平臺全面對接,推動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事項高度融合,從根本上打破部門間信息壁壘。最后,堅持政務服務“上網是原則、不上網是例外”,推動政務服務事項上網運行,實現“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做到網上服務全覆蓋。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