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重要任務親自部署,對政策出臺親自把關,對涉及問題親自協調,圍繞打造“四最”一流營商環境,密集打出“組合拳”,力破限制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一、聚焦營造全民優環境氛圍,“嚴”字當頭,工作強度大提升
?。ㄒ唬┙C構,頂層設計強部署。在黨政機構機構改革中,宜春市在江西省內率先組建營商環境建設辦公室,將各部門的營商環境建設相關職責、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職責、“放管服”改革職責、政府職能轉變職責等劃入市營商環境建設辦公室,在市政府辦公室掛牌,縣(市、區)參照設立,上下有機銜接,形成了一個“拳頭”專攻營商環境的工作機制。2019年出臺《宜春市“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工作方案》,提出了16項任務抓手;2020年出臺《宜春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涵蓋22個方面209項工作任務,明確了53家市直單位的工作責任,建立工作臺賬,實行每月調度,全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按照規定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正在緊鑼密鼓、有序推進。
?。ǘ┒ㄖ贫?,四梁八柱強規矩。制定出臺了《宜春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考核辦法》,緊扣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明確八方面44項指標考核,納入單位績效考核,作為綱領性文件,通過發揮“指揮棒”作用,督促各地各部門爭分奪秒、千方百計優環境。同時,制定出臺了《宜春市營商環境投訴處理辦法(試行)》《營商環境案件辦理工作規范》《營商環境案件督查督辦工作規范》等規章制度,做到全市一個標準衡量,提升投訴受理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水平。
?。ㄈV宣傳,輿論造勢強影響。開展宜春市“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報刊、電視、互聯網、新媒體等載體,大力發揮政務服務大廳、公共服務場所、戶外媒介等便于企業和群眾獲取信息場所的作用,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系統化的宣傳格局,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宜春形象”的濃厚氛圍。2019年6-10月,圍繞“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主題,20個部門單位召開了18場新聞發布會,受到多家媒體關注,其中相關新聞報道200余條,入選了全省7月新聞發布熱詞。在宜春市政府網微信公眾號開展“關于營商環境,您有什么要說”意見征集活動,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ㄋ模┏6讲?,問題導向強整改。市營商辦加大經常性暗訪督查力度,開展常態化暗訪督查,對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堅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典型問題在宜春電視臺予以曝光,做到督辦到位、整改到位、責任追究到位;同時對暗訪問題制作專題片,在全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會議上播放,形成強烈震懾。市發改委開展融資領域、收費領域、政務誠信領域、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第三方評估領域專項整治,以專項整治行動推動關鍵領域降成本優環境工作。
?。ㄎ澹┲卦u價,口碑為鏡強作風。堅持營商環境好不好,由企業和群眾說了算,重視企業口碑、群眾口碑。市領導多次召開企業家座談會,聽取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市人大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工作評議,市政協就營商環境課題進行專題民主監督協商議政,擔負起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職責,切實加強對營商環境建設的監督檢查。特別是委托第三方,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暨企業、群眾“評機關、評崗位”活動,評議結果在全市進行通報,市領導第一時間對排序靠后的對口單位進行約談,進一步轉變了機關作風,廣大干部主動服務企業意識得到明顯增強,形成了“政府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群眾支持”的營商環境大格局、大氣候、大氛圍。
二、聚焦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快”字當先,辦事速度大提升
?。ㄒ唬┐蛟旒筛咝У姆真湕l。一是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對直接辦理的180項審批事項按照“兩個80%”要求進行了流程再造,審批處長直接審批辦結率達84.7%。二是全面推行“一窗式”綜合受理。調整優化窗口設置,采取“全科綜合”和“分類綜合”方式,扎實推進政務大廳“一窗式”改革,“一窗受理”率達90%以上。三是深化“一次不跑、一次辦好”改革。分五批次共梳理公布市本級“一次不跑”和“一次辦好”事項939項,占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的95.6%,并設立了EMS免費郵遞專窗,以減少群眾往返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次數,節約人力與物力成本。四是全面推進延時錯時預約服務。在市縣鄉三級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對501項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開展延時錯時預約服務,實行365天“不打烊”。五是推動政務服務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在袁州區開展“就近辦”試點工作,與64個社區統一簽訂“事項移交協議書”,下放49項審批服務事項,社區直接辦理率達55%。
?。ǘ﹦撔吕蠡菝竦姆张e措。一是開展“一鏈辦理”改革。選取開旅館、開超市等17件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通過“一表制”和“信息共享”等方式,減材料、縮環節、壓時限、優流程,提高群眾滿意度。二是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改革。下發《宜春市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改革工作試點實施方案》,組建了重大投資項目代辦服務小組,為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提供精準的綠色通道服務,第一、二期已建成標準廠房34萬平方米。三是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六多合一”(多規合一、多系統合一、多介合一、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集成審批模式,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四統一”(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在國家規定120個工作日的基礎上,將宜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從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到此竣工驗收壓減至113個工作日。四是創新不動產“登記+交易+服務”改革。推行“交易+登記+稅務+銀行+水電氣”受理模式。新建商品房交易、二手房買賣事項從原來的25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他項權證辦理壓縮到2個工作日,改革舉措得到國務院肯定并推廣。五是優化企業注冊開辦時限。企業開辦精簡至企業登記、印章刻制、發票申領3個環節,開辦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減至2個工作日。六是開設惠企優惠政策兌現專窗。已梳理32個部門119條惠企政策,為企業提供“一窗受理、幫辦代辦、限時辦結、統一出件”服務。
?。ㄈ嫿s智能的服務載體。一是升級“贛服通”政務服務平臺。加快贛服通3.0版建設,上線宜春特色服務,市縣兩級分廳共接入服務1592項(市本級449項),其中主題服務249項(市本級71項)、政務大廳1323項(市本級370項),85項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進一步拓展電子證照應用服務,打通市本級網上審批系統向電子證照系統制證渠道,初步梳理發證清單797項(市本級104項)、用證清單994項(市本級234項)、系統清單270項(市本級27項),建設“無證辦理”服務專區,其中市本級25項已上線實現“無證辦理”;梳理匯總涉企政策,初步梳理目錄197項(市本級74項),事項206項(市本級81項),實現線上線下辦理事項深度融合,打通了涉企政策兌現“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平臺。創新“多評合一”的中介服務新模式,中介機構已入駐519家,審核通過資質1646個,可為 39類中介服務類型提供中介服務。三是優化政府服務熱線平臺。采取直接整合、雙線并行、三方通話、互聯互通等四種形式整合全市59個部門的72條服務熱線,實行“一個號碼解民憂”;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開通防疫審批“綠色通道”,設立熱線中心“復工復產專席”和“營商環境專席”,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難題;舉辦“領導接聽日”活動,規范熱線訴求工單辦理流程,抓熱點、解疑點、破難點,切實幫助群眾排憂解難。
三、聚焦解決企業發展中困難,“實”字當前,幫扶力度大提升
?。ㄒ唬﹪栏衤鋵嵏黜椈萜笳?。大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宜春市執行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由2016年55項減少為32項,下降41.8%;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由2016年的37項減少為14項,下降62.2%,2019年為企業減負達120多億元,特別是清理電價附加收費由中央財政一般公共預算予以安排的建議被國務院采納,成為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舉措。為解決企業對政策看不懂、難享用問題,編制《惠企政策匯編》手冊,在各項政策后面均附有咨詢方式,方便企業詳細地詢問政策情況,送“策”上門,并將政策搬上“贛服通”,方便企業“掌上查閱”,讓政策可以落地、生根、發芽。
?。ǘ╅_展“掛點聯企”行動。市“降?!鳖I導小組制定下發了《市領導掛點聯系開發區及對口單位安排表》和《市領導聯點企業2019年安排方案》,明確35個市直掛點部門,對7個工業園區和180戶企業進行聯點幫扶;下發了《關于做好宜春市企業精準幫扶云平臺應用工作的通知》,打通了企業訴求“最后一公里”。市政府金融辦、市科技局、市教體局、市工信局分別開展“金融定向”、“科技助力”、“教育助智”、“產業助強”4個精準幫扶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在融資、創新等領域存在的難題。
?。ㄈ╅_展“營商專員”行動。在37家市直單位選派62名營商專員精準幫扶企業,堅持做到“三個一次”,即每月對企業開展一次實地走訪,每月與企業負責人交談一次,每月為企業反饋落實問題一次。通過發揮營商專員“政策落實、項目代辦、問題協調、監管保護”四項職責作用,建立“有事請找我”責任擔當機制,確保企業有事知道找誰、有事找得到人,讓企業專心謀發展,圍墻外的事情政府包干,真正把服務做到企業心坎上。
?。ㄋ模┘訌姾透纳平鹑诜毡U?。推出退稅質押貸款、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連通貸”等續貸產品、互聯網信貸產品“小微易貸”及“經營快貸”“手機快活貸——商超貸”等運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移動終端進行貸款申請的產品,進一步提高信貸便利度。加大政銀企對接力度,促成銀行機構先后于1600余家企業對接。積極拓展“銀稅互動”平臺功能,截止2019年底,全市銀行業機構銀稅合作貸款余額51774萬元,較上年末增加29375萬元,增長131%,銀稅合作授信客戶數878戶,較上年末增加486戶,增長124%。
?。ㄎ澹┘訌姾透纳扑痉ǚ毡U?。市人民法院完善涉企案件辦理“綠色通道”,對涉企案件優先立案;依法妥善審理涉企民商事案件和破產案件,統一裁判尺度,審慎采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市檢察院嚴厲打擊破壞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秩序、侵犯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人身財產安全、妨害公司、企業管理秩序等刑事犯罪。市公安局開展“兩打擊三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黃賭毒”“盜搶騙”違法犯罪,強力整治“強攬工程”“強占資源”突出問題和“三車”交通違法行為,從源頭、根本上鏟除突出違法犯罪滋生土壤。市司法局深入推進“法律進企業、進商會、進工商聯”活動,組織律師法律服務團開展“法治體檢”專項活動,建立健全聯絡機制,與企業結“對子”,開設企業法治大講堂。
?。┘訌姾透纳破髽I維權保障。始終把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職責,以熱心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增添企業信任,充分發揮營商環境投訴受理、非公維權服務等平臺作用,不斷健全完善投訴處理機制,改進投訴受理服務水平,并建立投訴登記臺賬,強化案件交辦、督辦力度,做到有訴必受,受必有果。同時,嚴格落實每月1-25日為企業“安靜生產日”要求,推行涉企檢查報備制度,減少不必要的執法檢查,杜絕多頭、多次檢查影響企業安靜生產行為,讓企業安心生產?!?/p>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