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不斷提高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阻礙我省“放管服”改革步伐,45項“放管服”改革任務穩步推進,釋放出一波又一波紅利。

  開辟綠色通道

  推動“青海造”防護用品依規合法上市

  2月初,青海中道共贏醫療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僅用3個小時就拿到營業執照,開啟口罩生產之路,我省醫用口罩生產“破零”。

  疫情期間,我省開辟應對疫情審批“綠色通道”,對與疫情相關的醫療資源、交通物流、能源供應等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堅持特事特辦、隨到隨批,24小時內予以簽復,3個工作日內完成,并優先配置要素指標。

  在“綠色通道”中,青海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對4家醫療機構13個中藥民族藥防疫制劑予以當日審批,充分發揮中藥民族藥獨特作用;實行生產許可與注冊并聯審批,企業驗證和現場檢查、企業產品自檢與審批檢驗兩同步,組派駐企監督員“一對一”蹲點指導,為5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正式頒發產品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推動“青海造”防護用品依規合法上市。

  省藥監局優化審批環節、減少辦事步驟、精減審批材料,最大程度提高群眾和企業辦事便利化水平,累計受理辦結行政許可103項、備案事項11項、制證公告36份共112項;以“數據多跑路”換“群眾少跑腿”,于今年3月10日實現執業藥師注冊網上全程辦理;依法依規開展注冊審批,審核完成金訶藏藥等7家藥品生產企業266個藥品批準文號再注冊,核準久美藏醫院等3家醫療機構147個院內制劑備案號;督促指導已取得藥物臨床試驗資格的3家醫療機構完成“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備案管理信息系統”備案。

  基本建成政務服務一張網

  辦事群眾滿意度保持98%以上

  近年來,青海省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積極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新路徑,基本建成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為我省53個政府政務服務中心提供統一頁面風格、統一欄目內容、統一信息交互、統一身份認證,面向企業和群眾提供集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咨詢、網上申報、網上辦理,及“好差評”評價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府服務平臺。并推進平臺與12個省直部門自建業務辦理系統對接,18個省直部門直接使用平臺辦理審批業務,提高基層政務服務工作網上受理審批效率。

  截至目前,省政府服務大廳共進駐窗口單位36家,進駐行政許可事項372項,網上可辦事項為367項,網上可辦率98.7%,104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在省域內一網通辦。今年5月,省政務服務監管局探索推行“一件事”全流程套餐服務,梳理出8個主題40個事項的“一件事”全流程辦理事項清單。

  推行“網上辦”“不見面”審批,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指尖辦”。1月25日至6月30日,省級政務服務大廳共辦理政務服務事項82292件,其中網上辦理76550件,網上辦理率為93%。

  “好評!”“點贊!”今年,我省制定《青海省政務服務“好差評”管理辦法》和《青海省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實施方案》,開展線上線下評價,高效辦理和優質服務贏得辦事群眾的一致好評,群眾滿意度評價保持在98%以上。

  西寧市企業平均登記時長1個工作日

  連續六個月位列全省第一

  “在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全力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西寧市企業開辦時間已壓縮到3個工作日?!痹谌嚎s企業開辦時間推進會上,西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人員這樣說。

  如何更好地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西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認真貫徹落實《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壓縮企業開辦時間20條措施》通知要求,將冠“西寧”行政區劃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權限授權,下放到所屬縣(區)市場監管局,避免企業來回跑路;編制詳盡易懂的辦事指南,制定規范統一的申報樣本;在企業設立登記窗口推行“審核合一、一人通辦”制度,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設立“商事登記體驗式服務區”;推進“政銀合作”改革,將企業登記窗口延伸前移至各銀行網點,為企業提供多樣性、便捷化的市場準入服務。

  推行“不見面”辦理流程,實現新辦企業“零”手續;對未辦理過涉稅事宜的或辦理過涉稅事宜但未領用發票、無欠稅(滯納金)及罰款的企業,提供清稅手續免辦服務,同步辦理社保登記與企業登記。

  今年上半年,西寧市新登記各類企業322戶,注冊資金51.5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9.83%和34.81%。省市場監管局的監測數據顯示,西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企業平均登記時長為1個工作日,登記環節全部為1個,全程電子化申請方式達到100%,三項指標在全省壓縮企業營業執照辦理時間監測中連續六個月位列第一。

  1月至5月全省累計

  新增減稅降費41億元

  上半年,我省“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績遠不止這些,改革紅利處處可見。

  來自省政府辦公廳放管服改革協調處的數據,今年年初,我省省級層面對行政許可等事項開展第13批次的集中清理,取消和調整37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指導各市州政府做好承接、取消、下放和調整等工作。目前,省級保留行政審批事項260項,累計削減70.4%,市州、縣級平均保留行政審批事項分別為100項、150項。

  大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征稅率由3%降至1%;落實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減征地方“六稅兩費”等各項政策措施;依法對近13萬戶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銷售額調減90%,減免各類稅費3283.93萬元;截至6月底共為443戶納稅人辦理延期繳納稅款15.05億元。

  今年1月至5月,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41億元;減免省財政管理基金參股企業股權投資收益319.15萬元;減免中小微企業、以單位開工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等養老、工傷、失業等保險費用,累計減輕企業負擔13億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欠款,省本級預算單位拖欠民營中小企業欠款僅剩40.85萬元,清償率近100%。下達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7831萬元,各地商貿企業復工營業和外經貿企業復工復產專項補助資金2232萬元。

  全省還梳理編制監管事項1251項,編制檢查實施清單23062項,為“互聯網+監管”夯實基礎。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image.png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