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企業受沖擊較大,但當我們遇到檢驗檢測難題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幫我們出主意想辦法,我真正感覺到了,我們的營商環境越來越來,無論是市場監管部門還是法院等部門,他們對企業真的是越來越貼心人,憂企業之憂,急企業之急,對守法者減少打擾并且給予激勵機制和信用修復機制,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同時還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背啥既A玫科技集團集團劉女士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出了很多企業的感受。

  在寧波,一家建業集團公司,欠錢多次被起訴,結果卻在法院的“幫助”下,獲得了銀行的高額授信。三年來,該企業在法院作為被告的案件有8件,標的近9000萬元,但均在進入執行程序前自動履行完畢。

  這家誠信履行的企業,根據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法院在全國首創的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從鎮海農商銀行獲得了2000萬元的“誠信履行貸”授信。這項機制,被最高人民法院寫入2020年法院工作報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多家外地企業在寧波法院打完官司,了解了誠信履行正向激勵舉措后,認為這是營商環境一流的重要體現,對在寧波投資創業更加充滿信心。

  未來,如何進一步完善兩項機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寧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承辦的“司法裁判自動履行正向激勵和信用修復機制理論研討會”8月15日在寧波舉行。法律界人士紛紛發表見解,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填補我國法治建設“懲戒有余,激勵不足”的空白

  “司法裁判自動履行正向激勵和信用修復機制”為何在寧波法院率先作為?其意義何在?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仲朝在此次會議上指出,寧波法院在全國率先提出的兩項機制,以柔性方式促進當事人履行裁判義務,填補了以往司法公信建設領域“懲戒有余,激勵不足”的空白。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寧波法院自動履行案件5967件。

  什么是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據寧波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對自動履行當事人,法院給予降低訴訟成本、出具自動履行證明等紅利,明確相關部門在招投標等事項中給予信用評定加分,倡導金融機構提供授信融資支持。

  2020年1-7月,寧波市法院已發放自動履行證明1649份,16家企業、47名個人從多家銀行獲得貸款授信1.1億余元。

  什么是信用修復機制?寧波市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信用修復后,法院將通過“不對其作負面評價”的方式予以激勵,并對信用修復者實行滾動式審查。在此基礎上,探索對被執行人進行失信等級劃分,做到精準懲戒和分級信用修復。

  值得注意的是,申請信用修復需同時具備配合執行、財產滾動申報、遵守限制消費令、配合處置財產、已部分履行且計劃明確這五大條件,且不存在妨礙、抗拒執行、惡意規避執行等情形。

  2020年1-7月,寧波法院已完成信用修復666件,修復后履行標的額2.98億元。

  為持續優化我國營商環境貢獻法院力量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绷暯娇倳洀娬{,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放思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以更好的環境,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特別是要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

  事實上,我國加快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去年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為中國打出高分:從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成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自動履行正向激勵和信用修復機制雖由法院推出,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法院力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疫情防控期間,寧波中院受理了一起大型騰退執行案,涉案場地使用面積達29000多平方米,內有龍門吊、切割機等大型設備。承辦法官經過實地走訪,了解到被執行人某石材公司并不想抗拒執行,只是因為與場地承租人在拆遷利益分配上有分歧,才不愿意搬離。經過多次溝通和釋法析理,石材公司制定了詳細的騰退計劃,并按約完成前幾期騰退。

  之后,石材公司向法院申請信用修復,寧波中院經過研判,認為符合信用修復條件,將該公司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暫時屏蔽,使其可以不獲得負面的信用評價。今年5月初,石材公司完成了全部的騰退。

  那么,法院推出的兩項機制到底是如何運行的?寧波法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旨在將問題解決在“執行前”。

  當前,法院強制執行的力度和強度已漸至極限,單靠強力執行難以根本解決執行難。寧波兩級法院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在繼續保持強制執行高壓態勢的同時,加強“立審執破”兼顧,積極開展自動履行引導督促工作,做好執行前端工作,有助于推進執行難源頭治理。

  信用修復機制重在將問題化解在“執行中”。在許多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確實沒有履行能力,法院因此積壓了大量執行不能的案件。信用修復就是要激活這些被執行人的還款意愿和能力,提供促使其恢復履行能力的途徑,使案件執行模式從對抗轉向配合,化被動執行為主動履行,給沉積的案件一個出口。

  兩項機制豐富了綜合治理執行難的制度設計,為切實解決執行難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據悉,2019年7月,浙江省委改革辦、省法院聯合印發了《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執行合同質效行動方案》,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就是按照這一方案要求,通過正面肯定和激勵,促進當事人自動履行,讓更多勝訴權益人更低成本、更短用時、更少環節拿到“真金白銀”,從而促進執行合同質效的提升。

  信用修復機制能夠給予市場主體糾正失信行為、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而信用是市場主體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重要的生產要素。

  市場主體的信用指數越高,社會對其綜合評價就越高,在市場活動中的準入門檻就越低,而信用聯合懲戒在強化失信震懾的同時,也剝奪或限制了失信主體以信用為要素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格和能力。

  通過信用修復,使社會對部分主體不作負面評價,倡導信用機構對其在融資、招投標等市場活動中提供必要的支持,恢復其市場競爭力。

  兩項機制相輔相成,共同助力寧波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如何避免縱容欠債的當事人不依法履行法院裁判的印象

  事實上,任何一項制度創新都有其兩面性。一方面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另一方面也難免有質疑聲:實施這兩項機制會不會給人造成縱容欠債的當事人不依法履行法院裁判的印象?

  針對于此,寧波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兩項機制的適用均是有前提、有程序、有限度的。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是在執行前激勵引導督促當事人自動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義務,一旦進入執行程序,法院將嚴厲打擊抗拒執行、規避執行等行為;信用修復機制是為了最終實現申請人獲得債權權益、法院終結執行案件、被執行人解除債務約束的三方共贏局面,其適用涵蓋了從信用修復后到義務履行完畢的全過程,法院要求被執行人滾動報告財產,對其的還款能力的評估也是滾動的,同時還保障申請人對被執行人的履行過程全程知曉,對于信用修復后拒不履行的被執行人,法院會繼續采取強制執行的措施并加大處罰力度。

  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最大的風險就在于,多數人會產生認知誤差,覺得安分過日子的反而不如到法院打官司的,因此可能會出現虛假訴訟。對于這種虛假訴訟風險,我們在此做出說明。

  近年來,司法機關對虛假訴訟的打擊力度持續升級,如果確實發現虛假訴訟情況,我們一定會嚴厲處罰,情節嚴重的將追究刑事責任。

  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將對機制本身做進一步的完善,對大部分自動履行的當事人主要給予視同正常狀態等恢復性激勵,對履行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同等條件下擇優賦分、企業評定優先推薦等多種優享待遇,從源頭上掐滅虛假訴訟可能,降低濫訴風險。

  亟待突破瓶頸 專家建議建立統一執行信用評級標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目前,推廣兩項制度有三方面問題亟需解決:一是配套制度不夠完善。二是聯合激勵、聯合懲戒作用發揮不夠。三是影響力還不夠。兩項機制雖由法院推出,但其成功推進離不開各方廣泛參與。

  一年來,關于兩項機制的宣傳報道不少,與各方合作也在穩步推進,但要說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所長陳甦認為,寧波法院這兩項機制,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積極探索,更是以誠信紅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濟活力的有益嘗試,前景廣闊。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民商經濟法室主任、教授、博導王偉認為,這兩項機制準確地把握了新時代發展的特點和趨勢,是重要的制度創新,它極大地拓展了司法的功能,推動了信用領域的社會共治。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田禾認為,寧波的經驗從實踐層面上示范了信用修復的路徑和標準?!靶庞眯迯?、正向激勵是不是鼓勵欠債不還錢,這一制度是否對積極履行債務的當事人造成不平等待遇,估計是很多人會產生的疑慮。因此,制度推行過程中,寧波如何化解這樣的疑慮,經驗值得總結?!?/p>

  田禾表示,實行信用修復機制應注意防范執行廉政風險,防止執行人員以“信用修復”“善意文明執行”為借口消極執行、拖延執行,損害債權人合法權益。她認為,信息化的發展使防范廉政風險有了可能。

  目前,存在對被執行人進行限制消費和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兩項制度,在實務中存在重疊交叉,執行人員操作起來并不容易。田禾提出,信用修復進一步使制度復雜化,如何方便執行人員理解和操作需要考慮。同時,由于各地都在嘗試信用修復的制度創新,信用修復的具體標準存在差異,因此,建議最高人民法院考慮在各地創新的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執行信用評級標準。

  當下,正處于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關鍵階段,法院對失信被執行人開展聯合信用懲戒是重要板塊和內容。田禾建議,法院在民事執行中采取的信用修復機制,要注意與其他行業的信用修復機制相協調,將其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大盤子,以建立有機統一的社會信用修復機制。

  “我們今天談正向激勵、談信用修復,并沒有完全拋開‘懲戒’而獨立談。事實上,恰恰是因為有了列入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等懲戒手段,有了訴訟案件可能進入執行階段而被各部門排除在‘紅利’享受名單之外的約束手段,正向激勵和信用修復機制才能發揮‘以柔克剛’‘剛柔并濟’的制度效力,從而實現懲戒和激勵的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睂幉ㄊ邪l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文杰說。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image.png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于“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于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谑袌鲋黧w、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