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西安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著力打造“審批項目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水平最優”的西安營商環境品牌和“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能,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

  《實施意見》提到,編制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清單之外不得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對已取消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部門不得繼續實施或者變相實施,不得轉由行業協會商會或者其他組織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不得設置不合理或歧視性的準入條件,不得采取額外的準入管制措施。

  對于清單內的管理措施,明確審批條件和流程,打破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支持企業更好地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制定政務服務事項管理辦法,對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標準化管理,實現同一事項在全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行政審批部門對外公布的辦事指南應消除兜底性質的“其他材料”“有關材料”等模糊條款。同時積極探索“一件事一次辦”系統集成改革,逐步實現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探索跨區域辦理工作模式,從企業和群眾辦理的高頻事項著手,推出“跨區通辦”事項,減少企業和群眾遠距離跑動,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感和獲得感。

  《實施意見》還提到,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政務服務圈”,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周邊政務服務配套設施,增加多層次、高水平公共服務供給,公民個人辦事事項實現在鎮街或有條件的社區便民服務站辦理,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辦事便利度。在政務大廳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逐步實現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全科無差別受理服務,創造條件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

  與此同時,將不斷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無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一律取消。除法律法規明確要求提供紙質材料外,行政審批部門不得要求申請人再提供紙質材料。

  強化政務服務“好差評”結果運用,對反復被差評、投訴,弄虛作假,故意刁難,甚至打擊報復企業和群眾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同時,在社會各界公開遴選審批服務“改革體驗官”,對政務服務工作進行體驗監督。

責任編輯:hong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