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縱深發展

  ——“十三五”工業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打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政務服務大廳立刻印入眼簾,各個行政許可事項模塊、各個公共服務平臺依次排列,一鍵辦理,企業辦事更便捷。在網頁的政民互動頻道,12381公共服務電話平臺十分醒目。千萬不要小瞧12381平臺,它為部企、政民之間搭建了可貴的橋梁。12381作為以工業和信息化部機關名義提供對外政務信息服務的公共服務電話平臺,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一個縮影,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一個注腳。

  “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力爭讓企業花最少的錢,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獲得高效、便捷服務。通過多措并舉, 工業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創業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工業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有力的頂層設計和推進實施。在頂層設計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高度重視、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部領導多次作出批示、部署,將“放管服”改革納入部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部長辦公會議、行業工作會議等對“放管服”改革提出明確要求,推動破解難題、落地見效。在具體實施方面,通過組建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通過印發部年度“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安排、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方案等文件,有序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

  做減法,重點領域簡政放權持續深化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極大激發市場活力的戰略舉措。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政審批事項已壓減一半以上,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其中“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10項。這些舉措有效地為企業“松綁”,為市場“騰位”,對激發市場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信息通信行業,實施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年檢改為企業信息年報;印發信息通信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通告,減少申請材料、推行并行審批、推進行政審批服務便民化、規范涉企檢查。

  在優化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方面,制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進一步簡化《公告》企業和產品類別,將原來19類生產企業和產品簡化為6類;推行“許可+備案”管理,對部分企業和產品準入事項,由原來的重新審批改為備案;優化《公告》管理流程,對實施3C認證的汽車零部件直接采用認證結果、無需提交檢驗報告。

  在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方面,推動電信、監控化學品、電子認證、車輛生產等2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列入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告知承諾、優化服務等改革舉措。

  做加法,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加強和規范

  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不僅凝聚在“放”上,還體現在“管”上?!肮堋笔亲ナ趾凸ぞ?。簡政不等于懶政,放權不等于放任,只有管的好才能放的安穩、放的高效,當前,創新監管方式已成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手段。

  “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多措并舉,不斷創新監管方式,事中事后監管持續加強和規范,以“后端管好”促進“前端放開”。

  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需要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笆濉逼陂g,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堅決做好“必答題”的同時,結合實際創作性的做好“選修課”,工業和信息化部監管事項實現隨機抽查100%全覆蓋,在通信建設、監控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電子認證服務、信息通信服務、互聯網管理、無線電等主要領域均已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同時,及時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針對“軟件企業認定及產品登記備案”等行政許可事項取消后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問題,與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溝通,及時出臺后續管理措施;印發《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貫徹落實方案以及國內干線傳輸網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等文件,確保監管責任落實到位。行政執法公示、記錄和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深入推進,不斷規范行政執法活動。例如,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實施方案,公布行政執法事項清單,上線執法信息公示平臺。

  與此同時,日常監管不斷加強。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建立、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完成平臺數據對接。嚴厲查處惡意扣費軟件、垃圾短信、騷擾電話、網絡詐騙等違法行為,組織治理非法經營電信業務、違規出租電信資源等熱點問題,開展民爆行業“打非治違”工作。信用監管也不斷完善。配合發展改革委等印發相關信用聯合獎懲備忘錄;制定電信企業經營不良名單、失信名單以及違法不良記錄信息庫管理細則。探索建立信息通信企業大數據動態監測。

  做乘法,政務服務持續優化

  “放管服”改革本質上就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讓群眾獲得感更強。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政府職能轉變的“落腳點”。無論是推動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還是完善監管體系,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為了優化政府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需要將服務放在突岀位置,持續優化政務服務。

  在優化政務服務方面,“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清理證明事項,取消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設定的證明事項38項。推進“互聯網+政務”,建立“互聯網+中小企業”、“互聯網+綠色制造”、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在門戶網站上線行政許可事項網上“一個窗口”受理系統,部政務服務大廳面向社會試運行,推進行政許可事項辦理線上線下融合。健全行政許可事項服務規則、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落實方案等文件,推動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助力工業和信息化部“數字政府”建設,開通12381公共服務電話平臺。近三年累計處理群眾來電和留言38.7萬個,平均辦結時間0.7天,群眾評價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數量占比為99.5%。12381不斷優化提升智能語音答復和智能在線咨詢的“智能水平”,引入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技術,采用“一號”聯動+智能咨詢的方式,聚焦政務服務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為群眾企業辦事提供7×24小時的事前咨詢、事中查詢、事后評價等服務,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智慧平臺。2020年9月,在12381基礎上整合12300、12321功能,實現工業和信息化部政務服務熱線“三線合一”,打造匯聚民情民意的“互聯網+群眾之聲”服務平臺。

  搭建國家中小企業政策信息互聯網發布平臺,推動涉企政策信息服務。自2018年10月30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戶網站上線以來,國家中小企業政策信息互聯網發布平臺共匯集近5年國家政策3274項、近3年地方政策3507項,覆蓋了國務院,以及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8個部委,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平臺瀏覽量累計109.1萬余人次,訪客數23.7萬余人次,提升信息服務水平的同時增強了企業獲得感。

  “放管服”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結合實際進一步深化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放管服”改革。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研究編制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推動取消、下放、調整有關行政許可事項,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告知承諾制改革等工作。組織研究編制工業和信息化部權責清單。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綜合運用重點監管、信用監管等多元化監管手段,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系統和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