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可以讓數據透明化、資產數字化、協作智能化、信息價值化,被譽為數字經濟的“風帆”。近日,浦東新區《政務區塊鏈建設規范》區級標準正式出臺,這是全國首個政務領域的區塊鏈建設標準,填補了區塊鏈在政務服務、政務管理方面的標準空白。
如今,越來越多的政務領域運用區塊鏈來開展政務信息化建設,但作為新生事物和處在應用初始階段,眾多區塊鏈產品在安全性、開放性等方面參差不齊,不同鏈條結構不一、數據跨鏈共享難。若政府各部門分頭建設,容易造成全區同質化、碎片化、低效化建設,對電子政務“云資源”也是很大的浪費,建立規范化標準成為當務之急。
在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中心的指導下,通過浦東市場監管局與浦東電子政務辦共同努力,上海儀電集團等企業及業界專家積極參與,浦東率先探索建立了政務區塊鏈標準,明確建鏈、上鏈、跨鏈等基本規范,規定了政務區塊鏈建設過程中需滿足的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擴展性等通用要求,提出了基礎設施服務、政務區塊鏈監管服務平臺和政務區塊鏈應用的三層架構等。標準的制定對于進一步規范浦東政務區塊鏈建設,構建貼合新區政務信息化實際需求的基本鏈條,科學遴選政務區塊鏈應用場景,推動區塊鏈服務商的良性競爭和客觀比選等具有重要的技術指導作用。
區電子政務辦介紹,標準發布后,可以統籌推進全區政務區塊鏈底層平臺和上層應用建設,把資金用在“刀刃”上,以創新應用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比如浦東正在建設的“契約鏈”試點政府合同上鏈管理,可以確保合同的信息安全、不可篡改、可追溯,實現電子簽章和證據保全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法律知識庫,還可以實現常見合同風險點的自動排查、智能預警、自動派單、追溯分析等;又比如“教育食安鏈”對接了市陽光午餐工程,可以實現食材溯源并對外公示,讓孩子吃得放心;通過“道路管養鏈”,可以跨部門打通道路養護、綠化、保潔、排水等全鏈條,實現全環節數據共享、資金監管、協同聯動、效能監測等。
據悉,前期,浦東加入了國家“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該計劃下設“政務鏈全棧應用組”,由浦東新區擔任組長,中國信通院和上海儀電集團擔任副組長,共同推進政務領域的標準制定、baas平臺建設及政務應用創新,推進區塊鏈強監管、國家商用密碼等重點領域集成創新研究,推動相關研究成果率先在浦東新區落地測試和應用,并基于新區政務區塊鏈平臺開展商用區塊鏈產品的跨鏈測試及認證等,促進區塊鏈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提升區塊鏈的國際影響力。
下一步,浦東還將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將與浦東新區開展深入的戰略合作,成立“區塊鏈+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結合新區具體應用場景,攜手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