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服務做“加法”,企業負擔做“減法”,換來市場活力的“乘法”。今年以來,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高新區(新市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并通過各類金融政策、引進培養人才等,全方位助力實體經濟更好發展。

  干部包聯企業, 精準幫扶解難

  10月25日,高新區(新市區)管委會副主任、副區長地里夏提·阿迪力來到烏魯木齊市云計算中心,實地了解企業遇到的困難,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干部包聯主要著手解決企業返崗人員復工復產、人才短缺、資金匱乏、原材料缺乏、供應鏈不暢等具體問題,把耽誤的時間追回來。

  9月以來,高新區(新市區)抽調67名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對轄區335家重點企業實行“一對一”精準幫扶。

  烏魯木齊市云計算中心主任裴翀說,高新區(新市區)政府幫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企業將盡所能完成2020年的既定目標。

  聚力實體經濟,破解融資之困

  今年以來,高新區(新市區)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全面補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

  在北區工業園,以新奇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主導的5億元大健康產業基金已經落地實施,一個全新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園正在加速建設,通過醫藥產業擴容,逐步實現集群效應。

  新奇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成說,公司在土地政策、貸款項目方面,得到了烏魯木齊市和高新區(新市區)兩級政府2000萬(元)以上的資金扶持,未來三年,新奇康營業收入的規??梢赃_到10億到20億元。

  高新區(新市區)通過“政銀保擔企”平臺與近200家企業達成了204.3億元授信意向,發放貸款超百億元。

  聚焦引才聚智,增強發展動能

  高新區(新市區)聚焦主導產業,引進培養人才,持續強鏈補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人才服務環境。

  高新區(新市區)率先建立了新疆首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絲路之星”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今年產業園舉辦了16期人才學院“空中課堂”,累計超過2.6萬人次觀看,為新疆的企業提供了新的動能。

  2011年以來,高新區(新市區)將每年稅收收入的1%作為人才專項經費,同時實施“十百千”人才、“天山火炬之星”等青年人才引育工程,建設了41家創新創業服務載體、2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啟動了14條人才優惠政策。

  2011年以來,高新區(新市區)從海內外引進高層次人才306名,與408名海內外專家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服務用人單位3600余家,招聘人數超過39000人。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