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反映投資項目審批環節多、要件繁復、時間長等問題,經過調研后,我們在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全面優化再造項目投資前期審批流程?!泵鎸︾R頭,成都市發改委總經濟師李莉緩緩道出背后的故事,不避諱企業反應的“負面”,直言解決的“方案”。
日前,成都市發改委做客《新天府會客廳》,講述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3.0版本出臺過程中,我市推進“互聯網+招標投標”改革,優化提升投資項目服務和營造包容惠普創新環境,提升項目服務滿意度的探索和具體舉措。
看齊北上深
建設投資項目前期審批時效不斷提速
“我們的很多同行,都享受到了承諾制改革紅利。比如,新津的蜀能緊固件擴能項目,企業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僅用時24個工作日,比原有審批模式節約80個工作日;都江堰市的‘領好酒店·耍都’項目,項目開工前報建辦理時間由250天縮短為90天?!痹诔啥加卸鄠€項目的四川鑫鴻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黎輝,對“時效”不斷提速有著清晰的感受。
時效就是企業發展的“加速器”,我市通過重構流程,實現項目實施有效提速。市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處處長黃強以雙流區為例說道,“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行政審批手續承諾時限由改革前的197天縮短為60天,壓縮承諾時限137天,承諾時限提速率達到69.5%?!?/p>
3.0版本任務分工表中,第一項就是“優化再造投資項目前期審批流程”。為此,成都對應提出了“全面優化再造投資項目前期審批流程”。
如何“優化”?又將如何“再造”?
“‘優化’關鍵是項目生成機制?!崩罾蛳蛴浾咦髁嗽敿毜慕榻B,“堅持在規劃中找項目,重點關注重大功能性、重大平臺、重大產業化項目,形成由規劃項目轉化為投資項目的良性轉化機制;堅持在招引中找項目,聚焦主導產業,按照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兩圖一表’)加強招引;堅持從群眾需求中找項目,聚焦人民群眾的期盼,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p>
“再造”則主要聚焦于流程的提速增效。首先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充分依托成都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管理平臺,強調一個系統,按照“一家牽頭、統籌協調、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審批要求做好發改系統的項目立項工作。其次是完善項目前期協調推進機制,加強項目立項與用地、規劃等建設條件銜接,在“多規合一”基礎上,加強項目前期協同,提前統籌項目落地要素。再次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持續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承諾制改革實施以來,成都市通過審批流程優化重構、行政職責重新界定等工作,在加快項目落地實施、提升企業主體地位、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招投標上網
區塊鏈技術助力建立電子化招投標系統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招投標一度成為諸多企業面臨的難題。市發改委充分運用“互聯網+招標投標”模式,為很多企業破了難題。
在成都的企業,招標人在線完成項目登記、場地預約、招標文件上傳;投標人在線查看招標公告、下載招標文件。招標人在線組織開標,在線答疑;投標人在線上傳投標文件,遠程解密投標文件,在線查看開標記錄;監督人員網上監督交易全程。評標專家異地遠程評標,通過會商系統進行語音視頻交流,實現評標專家在不同交易中心評標室評審同一項目。監督人員通過涵蓋場景視頻、專家視頻、專家語音、電腦錄屏的“四合一”系統遠程在線監督。此外,我市還推出電子保函系統,該系統兼容銀行保函、保險保函等多種形式,從申請、開具、傳輸、管理、運用到退還(索賠)6大環節全部實現電子化辦理。投訴人可通過成都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行政監督平臺在線提交投訴,實時獲得投訴處理動態,投訴辦理全流程實現動態記錄、留痕追溯。
這項舉措的成效,用一組數據可以得到論證。今年1-9月,全市完成工程建設項目交易2693個,交易金額2156.89億元,有力支撐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9月同比增長7.8%。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余澳有個“擔憂”,個別地區已經發生過利用信息技術篡改交易信息數據以達到非法目的的違法犯罪案例,成都如何提高信息數據可靠性,同時有效控制廉政風險點?李莉微笑著接過話題,“將區塊鏈技術融入現有系統,實現以新技術場景應用為依托,建立‘全覆蓋、全流程、全公開、全聯通、全市域’的電子化招投標系統,涵蓋公共資源服務平臺、招投標交易平臺、行政監督平臺?!?/p>
滿意度考量
投資項目服務滿意度納入營商環境改革
“我認為必將會有更多企業家看到成都對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和誠意,認可成都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前景,繼續加大在蓉的項目投資力度?!痹诔啥加卸鄠€項目的四川鑫鴻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黎輝在采訪快要結束時,突然扭頭轉向記者說了這樣一段話。
為何有如此感慨?黎輝說,近年來,成都市通過每年確定實施一批具有支撐性、帶動性、引領性重點項目,不斷夯實固定資產投資底盤,為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他也認為,在已經實施的營商環境改革1.0和2.0版本中,成都適時配套出臺《成都市加強重點項目管理的十條措施》《成都市支持保障重點項目的20條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為重點項目提供用地、資金、人才、審批、協調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讓企業在蓉投資安心放心。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沖擊,成都對標上海、廈門等城市的先進做法,創新提出了3.0版的成都投資項目服務滿意度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4個方面:一是突出重點優中選優。在每年編制的省、市重點項目清單中優中選優,再確定100個重點推進項目,“一項目一策”個性化量身制定項目推進方案,確定專班專員護航項目推進。二是對重大招引項目實施梯次推進機制。具體來講,投促部門負責簽約注冊,三次產業部門分類推進,發改部門統籌協調。把疫情期間建立的“市領導專班+問題會診專班+項目服務專員”問題反饋機制、“行業+綜合”協調調度機制、“半月投資預警”機制、“線上視頻調度”等工作機制,常態化應用到項目推進中,及時高效解決項目落地促建過程中的困難問題,被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先進經驗,推廣全國學習借鑒。三是強化重點項目服務室服務功能,推行“首席服務制”和“項目長責任制”。在市、區(市)縣兩級網絡理政辦設立的重點項目服務室,抽調了行業主管部門和要素保障部門熟悉項目推進的同志作為首席代表和項目長,為重點項目提供全程跟辦、代辦、協辦、導辦“零障礙服務”。四是突出投資和項目滿意度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聚焦項目要素保障、問題協調、配套服務等方面,構建以企業評價為核心,重點項目主管部門評價為補充的投資項目服務滿意度評價體系,更好發揮重點項目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作用。
“企業在蓉投資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一個優質的投資環境,不是我們自己的統計數據說了算,企業和市民的滿意度是我們營商環境的‘第一標尺’?!崩罾蛘f。
專家聲音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余澳:
為企業“松綁”“減負”體現了成都擔當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根本抓手。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實施,成都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定位,對成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企業困難凸顯,亟須進一步聚焦市場主體關切。今年以來,成都市對標上海、深圳等國內先進城市,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創新提出了很多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升級為3.0版,采取改革的辦法破解投資項目中的堵點痛點,為企業“松綁”“減負”,強化為市場主體服務,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盏闹匾ナ?,也是在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雙循環”發展背景下,成都擔當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