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珠海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圍開展深化機關干部作風專項整治工作。隨著專項整治的大幕拉開,珠海各級各部門聞令而動,以問題為導向,直面企業和群眾辦事難點、服務企業和群眾的短板,刀刃向內開展定向整治。
據悉,為進一步解決長期困擾群眾的“就近辦事難”的問題,珠海市在2018年1302項政務服務“全城通辦”事項清單基礎上,2020年進一步拓深拓展“全城通辦”事項,于12月1日公布實施2268項政務服務“全城通辦”事項清單,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以新擔當、新作為不斷推進珠海改革開放、創新發展。
覆蓋面廣
2268項“全城通辦”事項落地實施
在2018年兩批“全城通辦”事項清單的基礎上,12月1日,珠海市2020年政務服務“全城通辦”事項清單落地實施,進一步擴展至公安、稅務、人社、市場監管、教育、衛生等34個部門共2268項事項。
珠海市機關作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各部門堅持“全城通辦是原則、不通辦是例外”的工作要求,進一步通過信息共享、委托下放、接件轉辦及向省爭取更多共享數據權限等方式,橫向發力、縱深挖潛,不斷提升與群眾密切相關事項的覆蓋面,不斷拓展服務企業的辦事事項,通辦事項更深更廣,受惠面不斷擴大。
此前,珠海市2018年已分兩批對外公布實施政務服務“全城通辦”事項清單,共涉及31個部門1302項事項,側重于戶政、公積金、稅務、社保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事項。
在2020年政務服務“全城通辦”事項清單落地實施后,目前,珠海市91%的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全城通辦”。其中,涵蓋戶政、公積金、稅務、社保等與群眾聯系密切的100項民生服務事項100%實現了“全城通辦”,群眾辦理量排名前200項的政務服務高頻事項99.5%實現“全城通辦”,以實際行動回應了群眾“就近辦事”的需求和期盼,以實實在在的成果體現了市委關于深化機關干部作風專項整治的成效。
效率提升
讓“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
“全城通辦”這一改革,向按照行政區域屬地管理的傳統政務服務模式“動刀”,推進政務服務思維由方便管理向方便群眾轉變,構建不受原定受理區域限制的政務服務模式。
珠海市機關作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本企業和群眾需要到屬地的辦事窗口辦理相應事項,全城通辦后珠海市民能夠不受所在行政區域的限制,按照清單公布的范圍,選擇離自己工作、生活較近的辦事窗口就近辦理或通過網上辦理,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
辦事層級的不斷壓縮,進一步縮短了審批的鏈條。據介紹,對于“全城通辦”委托授權事項,市級事權可以在市、區兩級同時行使,群眾可以選擇離自己最近的市級部門窗口辦理,也可以選擇離自己最近的區級對口政務服務窗口或市級部門辦理市級事項,不必在區級部門和市級部門之間來回奔波,進一步縮短了審批鏈,減少審批層級,推動了市、區同權一體化的審批改革。
辦事事項的統一標準,讓審批透明度不斷加大。在“全城通辦”政務服務改革后,事項都制定了統一的辦事標準和辦事指南,對辦理時限、審批節點、審批流程等進行了規范,通過網上辦事大廳電子監察系統等納入統一監督,確保同一事項在全市按照統一標準、規范化流程進行辦理,辦理全過程在陽光下運行,公開透明。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讓辦事效率不斷提高。據介紹,在全城通辦推進過程中,不僅升級改造了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20家共享數據的提供部門提供141個接口,覆蓋全市70個部門4800個目錄,共有7.8億多條數據,支撐“全城通辦”事項縮減辦事材料、取消不必要的證明,各單位也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將群眾提交的材料電子化,從網上提交至相關屬地和層級,審批結果可網上反饋、郵寄送達,減少了群眾跑腿,縮短了辦理時間。
便民利企
有效緩解“就近辦事難”
此前,公安的出入境業務由于機構設置和中央事權等客觀原因,實現“全城通辦”事項偏少。針對這一情況,市公安局結合疫情期間網上辦的需要,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成功研發推出外國人網上預約辦證系統,于今年5月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在珠外國人足不出戶僅需用手機即可全流程網上辦理簽證延期、補換發和停居留證件業務。
此外,珠海市公安局今年還新增了政務服務“全城通辦”事項88項,居住證業務和機動車駕駛證業務等辦理量較大的事項都克服困難實現了“全城通辦”,除了部分涉外事項、現場勘察核查事項以外,其余公安政務服務事項共計248項均已實現了“全城通辦”。
這僅是“全城通辦”政務服務改革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今年,珠海在不動產業務登記信息“全城通查”的基礎上,“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首次登記)”“預告登記(設立)”“抵押權登記(首次登記)”等事項都實現了“全城通辦”,企業和群眾提交登記申請無需跑屬地登記部門,可就近選擇市內任意不動產窗口辦理,業務辦理實現全市統籌。此外,不動產登記業務進一步延伸打破地域阻隔和跨部門壁壘,實現珠海、江門、香港、澳門四地不動產登記“跨城(境)辦理”,開啟“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地辦”為特點的跨城(境)辦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