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鄭州鄭東新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正式上線,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把物聯網等終端感知設備布滿大街小巷,實現轄區全天候、全時段的“感知”覆蓋,這項措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讓我們一起去了解。

  在環鄭州的龍湖外環,這條全長13.7公里的公交線路,正常情況下會遇到16~17個紅燈,通過車路協調系統的數據分析,紅燈數量會減少到4~5個。

  鄭東新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工作人員 曹源:我們把這些交通要素都接入了云控平臺,結合整個大交通,進行實時數據分析,比如適當延長綠燈時間、縮短紅燈、優先保證公共交通。使原來一條線路的通行時間65分鐘,通過智慧交通縮短到現在的40分鐘。

  不光是出行,在鄭州鄭東新區,445座公廁都已經接入智慧城市的云平臺,點擊小程序,就能導航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公廁。而安裝了智能化感知設備的智慧公廁,也從以前的人工巡查改為了自動觸發。

  鄭東新區公廁管理員 杜紅梅:紙、洗手液沒了都提醒,我可以馬上把它補上。

  從接到派遣到完成操作,工作人員只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而在鄭東新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的大屏上,智慧公廁廁紙即將用盡的警告狀態也隨即顯示為正常。

  目前,智慧交通、社區管理和城市治理的24個業務系統、3萬個感知設備目前都已接入了云控平臺,來自辦事處、市政、園林等多部門的工作人員密切關注著云平臺上推送的各項任務單或者異常情況,隨時處置。

  鄭東新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負責人 王保欣:所有城市問題在這里都能夠顯示,大家打組合拳,這樣效率肯定會高,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生活舒適便捷了,獲得感也會更強。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國脈數字智庫二維碼.png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數字政府智庫SO二維碼.png

微信掃碼加入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