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繼2019年首次入選全球城市創新集群100強,重慶再次入選,且排名上升了11位,升至第77位。
這得益于,重慶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一年來,重慶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培育創新力量,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379項
位于西永微電園內一個不足70平方米的實驗室,硅光芯片在這里經歷各種測試——這是全國首個能夠實現硅光芯片全流程封裝測試的實驗室。
硅光芯片是未來信息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也是未來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英特爾、IBM、華為等知名企業都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布局。
如今,重慶已具備硅光領域全流程自主工藝制造能力,并開始向全球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務和光電設計自動化設計服務。
目前,西永微電園已吸引一批知名集成電路企業落戶,集成電路產業不斷壯大。
位于兩江新區的水土高新園,也瞄準全球“云聯數算用”產業發展趨勢,打造“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浪潮攜15萬臺服務器為客戶提供各類應用IT支撐服務;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坐鎮”;華為云、兩江云、紫光云等相繼入駐……“云上水土”已經初具規模。
聚焦汽車、電子信息、大數據等重點產業領域“卡脖子”問題,今年我市組織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379項,“芯屏核器網”全產業鏈不斷壯大,“云聯數算用”要素集群加快集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正在加速。
“智能”貫穿生產、生活、生態多領域
今年,新開辦企業只需通過“渝快辦”App一次性提交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就可以把申辦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申領發票和銀行開戶等手續都搞定。
不僅是為企業服務,辦稅服務、不動產登記、社會保險等,如今都可以在“渝快辦”上辦理。以“互聯網+”為政務服務賦能,“渝快辦”通過不斷擴容,現已涵蓋1081項服務事項,企業和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實現“指尖辦”“一次辦”。
民眾享受到智慧生活帶來的便利,得益于重慶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2019年10月,重慶入選首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今年6月,重慶成為全國首個啟動實施的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不論是傳統制造業、農業還是服務業,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改革實踐正在深入推進。
在位于禮嘉智慧公園的5G體驗館,游客可邊騎5G自行車,邊通過屏幕欣賞南濱路沿途的風景;智能床能夠結合人體實時動態數據,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作為我市發布的人工智能十大應用場景之一,禮嘉智慧公園將人工智能技術貫穿于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全過程各方面,打造各類生活場景新試驗空間。這些技術正在影響和改變大眾的生活。
根據《重慶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力爭到2022年,我市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基本建成,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取得顯著成效,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智能中樞核心能力平臺、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協同辦公云平臺,“智慧河長”系統平臺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通過開展智能制造應用示范,截至11月底,我市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2265個,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426個,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升70.2%……“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正在成為重慶新名片。
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紛紛落戶
12月15日,重慶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這是繼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落地之后,這支科技“國家隊”在重慶的又一重大布局。按照協議,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采取一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模式建設,統籌中科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方向,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等,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在此之前,重慶高新區與北京大學也簽訂了合作協議,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同打造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
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紛紛來渝扎根,本地24個高校、科研院所項目也先后簽約落地,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端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這讓全面啟動建設的西部(重慶)科學城有了新動力,也有了更大“底氣”。
城市另一邊,兩江協同創新區經過兩年的發展,已建設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西部高等技術研究院等30家高端創新機構。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成功引進騰訊西南總部、紫光集團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打造數字經濟產業聯盟物聯網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從2018年1月開園到今年10月,規模以上數字經濟產值(營收)達到4252億元。
此外,榮昌畜牧科技城、永川科技生態城、北碚智慧科技走廊、渝北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差異化布局,正在加快推進。11個高新區競相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30%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40%以上。
“如今,全市正逐漸構建一城引領、多園支撐、點面結合、全域推進的創新格局?!笔锌萍季窒嚓P負責人表示,我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正在加緊繪制。重慶將聚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目標,突出“四個面向”,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主線,實現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