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積極探索開展智慧監管,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電子系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進行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并自動預警圍標串標、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一)主要做法。
提升監督平臺應用效能,形成“四+一”智慧監管“技術工具箱”,即四個偏差度和一個重點關注名單。
一是“投標文件偏差度”。監督平臺對投標文件全面性進行分析,以柱狀圖形式呈現,評委評審結果以折線圖形式呈現,兩者進行對比,偏差較大將預警提示。
二是“評標時間偏差度”。把每位專家瀏覽投標文件的時間和投標文件頁碼進行對比,防止評委不評審投標文件或在不合理短的時間內就提出評審意見。
三是“評委評分偏差度”。監督平臺以上下浮動偏差度顯示評分對比結果,對打分偏差度較大的評委要求說明理由。對有意給某一投標人高分而壓低其他投標人分值的,由行政監督部門提示異常情形。
四是“投標人得分偏差度”。自動查找投標人得分差異較大的項目,尤其是對剛好滿足開標條件的項目,通過對比分析,提示監管部門該項目可能存在串通投標行為,引導行政監督部門精準監督。
五是設置“重點關注名單”。將有歷史異常行為的評委、投標人、代理機構等當事人納入“重點關注名單”,以上人員或機構使用數字證書時,監督平臺將自動提示行政監督部門跟進關注。
?。ǘ┲饕尚?。
“四+一”智慧監管已全面應用,共計監管工程建設項目500余個。同時,為加強關于對失信主體聯合懲戒,制定失信主體聯合懲戒細則和不良行為管理規則,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共享、運用制度,形成聯合懲戒“硬約束”和不良行為公示“軟約束”機制。監督平臺將分析結果、異常預警自動發送至監管端,提示監管人員調查處理,監管人員深入評標現場,對滇池治理、生態環保、扶貧開發等重點項目進行實時監督,立足于在第一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監管工作針對性和精準度,促進評標工作的客觀、公正,營造了公平、公正、守信的交易環境。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