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臺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方案

  148項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錄公布

  ●涉及親屬關系證明、學歷證明、身份證明、職稱證明等多類型證明

  ●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行目錄管理,不得隨意增減事項范圍,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增條件、變相索要證明

  近日,省政府網站發布《四川省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方案》,并公布四川省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首批目錄,包括19個部門的148項事項,涉及親屬關系證明、學歷證明、身份證明、職稱證明等多種類型的證明。

  省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可有效減少“我媽是我媽”奇葩證明的情況出現,同時有效避免企業和群眾辦理證明中的“來回跑”現象。

  《方案》對全面梳理證明事項、明確告知承諾制事項范圍、規范告知承諾制辦理流程、建立事中事后核查機制、加強告知承諾信用風險防控五個重點任務予以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在落實《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2020年工作要點》、全面推行證明事項清單制管理的基礎上,按照“凡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及其部門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自行設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凡地方性法規設定的證明事項,逐一研究,按照法定程序,盡可能予以取消”的要求,全面梳理證明事項。

  除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業審慎監管、生態環境保護,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風險較大、糾錯成本較高、損害難以挽回的證明事項外,要堅持分類分級原則并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行政管理工作實際,分類施策、分步推進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在證明事項保留目錄中,重點選取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較高或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行目錄管理,不得隨意增減事項范圍,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增條件、變相索要證明。

  告知承諾制辦事指南、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要通過相關服務場所、網站和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等渠道公布,方便申請人查閱、索取或者下載。書面告知的內容應當包括事項名稱,設定依據,證明內容或者許可條件和材料要求,承諾方式以及不實承諾可能承擔的民事、行政、刑事責任,行政機關核查權力,承諾書是否公開、公開范圍及時限等。相關要求要可量化、易操作,不含模糊表述或兜底條款。

  此外,加強對申請人書面承諾內容的事中事后核查。各地要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四川)信用承諾管理系統,實現告知承諾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行政機關要及時向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共享告知承諾工作信息,便于平臺歸集公示,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國脈數字智庫二維碼.png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數字政府智庫SO二維碼.png

微信掃碼加入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