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北京市“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發展專場。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市經濟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市經濟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介紹我市數字經濟“十三五”發展情況和“十四五”時期工作思路:

  “十三五”時期,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推動數字經濟成為新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整體上形成點面結合、重點突破、牽引帶動的局面。

  一是北京市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已構建數字經濟“1+3”政策體系,搶抓“兩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借助服貿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三平臺”,數字經濟戰略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數字經濟比重近四成,比例居全國首位,按照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分類標準(征求意見稿)》統計口徑,2019年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超1.3萬億,占GDP比重達38%,2020年1-11月,我市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4906.1億元,以電子信息傳輸服務、數字技術服務兩大領域為主的數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二是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助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確立“四梁八柱深地基”總體架構,初步形成以目錄區塊鏈為核心的“匯管用評”數據治理體系,以大數據平臺“融合共建”為特征的數據應用體系,以“領導駕駛艙”為牽引的決策支持體系。創新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大數據全面支撐 “放管服”改革(一網通辦),推動北京營商改革多個領域“向前一步”:國家發改委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評價連續30個月保持全國排名第一;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連續兩年綜合排名全國第一。應用大數據精準防疫,上線“北京通”APP抗疫專欄,研發“北京健康寶”,累計為5264.77萬人提供了32.07億次健康狀態查詢服務;數據開放取得積極進展,金融公共數據專區匯聚200余萬市場主體約18億條高價值數據,有效降低了金融機構公共數據獲取成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北京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啟動試運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北京)接入20個行業二級節點,標識注冊量29億。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的海淀園、通州園、經開區信創園三個園區全部開園;國家北斗創新應用綜合示范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基礎建設深入推進。5G商用化、4K/8K超高清視頻、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技術應用推動傳統產業與數字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出一批新企業新主體。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6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60%。

  發展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勢所趨,北京市正全力推進以數字經濟為特點的“兩區”建設,這是中央支持北京開放發展的重大機遇。蔡奇同志指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市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具體行動,是疏解減量背景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也是構筑未來競爭新優勢的戰略先手棋。全市上下準確把握數字化發展趨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努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繼續發揮“兩區”建設的戰略帶動作用,堅持科技創新和改革創新雙引擎,以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為支撐,以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動為突破,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從6個方面持續發力,構建“數字基建-數字交易-數字平臺-數字場景”于一體的數字經濟新生態,努力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一是加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實現自貿區固移雙千兆覆蓋,開展衛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加快建設高速互聯智能算力云平臺,建設北京鏈工場(ChainMaker)開源平臺等區塊鏈可信數字基礎設施平臺;積極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建設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的云-邊-端合理配置的新型數據技術體系。

  二是進一步提升數據要素價值。大力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在總結金融專區建設經驗基礎上,大力推進回天、遙感、交通、信用等各類數據專區建設;建立健全數據交易規則、安全保障體系和平臺監管機制,籌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以數據分類分級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我市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工作;制定我市自貿區增值電信業務進一步試點開放實施方案,探索開放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IDC)等增值電信業務。

  三是繼續保持數字產業化領先。加快數字技術革新步伐,提升數字技術自強自立水平,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關鍵核心技術,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能力。推進工業級網絡操作系統、工業APP平臺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培育發展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及細分行業平臺,爭取互聯網新賽道上的發展先機。以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海淀園、通州園、經開區信創園)為空間載體,建立以信創產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自主發展新生態。

  四是產業數字化賦能新經濟。積極推動服務業數字化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設世界級標桿智能工廠,構成“北京智造”的產業群體;實施信息消費升級工程,發展8K超高清視頻產業化,建設一批信息消費體驗中心,保持我市信息消費的引領地位。以互聯網醫院綜合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新一輪“線上經濟”發展。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

  五是積極拓展數字場景示范。全局謀劃智慧城市“一張藍圖”,加大算力和網絡的整合力度,推動建成泛在有序的城市感知體系,促進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動。推進市-區-街-居-民(企)五級協同,強化數據開放共享與事中、事后監管,促進政府管理變革;通過場景開放、數據開放和技術打磨三輪驅動,培育“燈塔”項目,將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為政府變革新抓手、萬億產業孵化器,加速實現對全社會發展的整體帶動。

  六是持續優化數字經濟政策體系。加快推動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出臺,充分激發數字經濟創新創造活力。推行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在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監管等方面加快形成創新監管體系和管理機制。用好服貿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等平臺,聯合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籌備數字經濟高峰論壇,更大力度推動數字經濟跨境領域開放,積極開展數字經濟的全球產業合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的重大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新要求,下一步,北京市將持續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快制定“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依托信息、科技、制造等領域的優勢,構建數字驅動的經濟體系,打造競爭新優勢,形成服務首都建設、促進京津冀協同、輻射引領全國的強大勢能,全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國脈數字智庫二維碼.png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數字政府智庫SO二維碼.png

微信掃碼加入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