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市場監管職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努力抓改革、強監管、保安全、促發展,法治政府建設凸顯成效。
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積極履行政府職能,不斷加強市場監管執法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場準入環境明顯改善,市場主體較快增長。
廣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好”,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2020年新登記市場主體55.27萬戶,同比增長24.88%;廣州市實有市場主體269.67萬戶,同比增長15.78%。
監管執法力度不斷加強,市場競爭環境持續改善,為企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營造良好市場條件。
完善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強化涉企信息歸集公示,健全信用約束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強5G、電子商務、藥品等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市場價格監管。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獲批建設中國(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廣州市11個區全覆蓋建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保護工作站,全國第一單海外知識產權侵權責任保險保單落地黃埔區。至2020年11月底,廣州市有效發明專利量6.95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5.4件,超過“十三五”規劃設定的30件目標。
加大消費維權力度,市場消費環境持續向好,為推動消費增長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強化對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權益保護,及時處理群眾投訴舉報事項,全系統接收處理消費投訴舉報58.19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億元。聯合開展網絡市場專項行動,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健全食品安全全鏈條全程監管機制,廣州市完成食品抽檢8.2萬批次,超額完成省“每千人5批次”抽檢任務,已檢合格率98.37%。完成快檢229萬批次,下架銷毀不合格產品5.33萬公斤。廣州市3686家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全覆蓋,深入推進“互聯網+區塊鏈+AI(人工智能)”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監管平臺運用,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為復工復產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嚴厲打擊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自1月23日啟動1級響應以來,累計出動執法人員78.76萬人次,檢查市場、各類經營單位757.25萬家次,立案查處假冒偽劣、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501宗。出臺支持復工復產20項“暖企”措施,加大對市場主體扶持力度,幫扶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圓滿完成涉市場人員、環境、產品核酸檢測任務。
充分發揮法治政府建設參與主體作用,推動法治政府建設責任落實
地方立法取得新進展。
推動《廣州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修訂)》的起草和送審,全程深度參與《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條例》《廣州市反餐飲浪費條例》《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3個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起草、意見征集和草案審議工作。積極申報推動《廣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條例》納入2021年度廣州市地方性法規制定預備項目。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印發《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試行)》《行政應訴和行政復議答復工作規定》《法律顧問工作制度》《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法制審核辦法》等制度。對上一輪證明事項清理保留下來的28個事項進行清理,再取消證明事項8項,兩輪實際清理證明事項19個,壓減率為48.7 %。
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升行政執法公信力。
2020年12月1日起統一使用廣州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系統,實現執法辦案工作向“一個程序、一套文書、一個系統”的轉變。編制市場監管執法領域免處罰免強制清單,通過說服教育、勸導示范、指導約談等柔性措施,督促經營者落實整改。組織開展市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及裁量基準編制工作。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形成以行政執法公示、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為核心,以加強音像記錄管理、檔案管理為配套的執法監督制度體系,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發揮行政復議應訴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
探索建立健全復議案件專家咨詢制度。堅持采取開庭審理方式,辦理疑難復雜的行政復議案件。建立完善案例研討會機制。加強法制研究等基礎工作,通過召開食品藥品典型案例分析會,對個案及時進行探討。落實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做好負責人出庭應訴備案。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創新普法形式、拓寬普法渠道、豐富普法內容,將法治宣傳教育滲透到市場監管各領域。突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開辦企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計量知識、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十大普法宣傳主題,開展常態化普法工作。在2020年度廣州市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活動中獲評“優秀單位”,《破解行業潛規則,計量普法顯成果》項目獲評2020年廣州市國家機關普法創新創先項目。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