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汕尾“數字政府”建設在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第三方評估得分92.22分,取得位列粵東西北區域第一梯隊的優異成績。外界紛紛表示,汕尾“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凸顯,政務環境更加高效便捷,包括“數字政府”在內的一系列創新舉措為汕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改革動能。
打造整體協調、智能高效的“掌上政府”
去年以來,汕尾以國家、省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第三方調查評估為契機,搶抓數字政府“省市聯建”示范城市落地汕尾先機,推動數廣公司粵東運營中心成立,全面加快“數字政府”改革建設。
據汕尾市政數局介紹,汕尾推動政務服務“六個通辦”取得明顯成效,市民服務廣場建設不斷調整優化,“5G+智慧大廳”即將建成;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向深推進,全市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可網辦率達99.72%,全流程網辦率達90.20%,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時限壓縮比提升至92.58%、即辦率提升至88.10%、平均跑動次數縮減為0.0511次;簽發電子證照321種,公布503項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完成“一件事”系統建設,梳理上線103件“一件事”目錄清單,推動全市105個網點223臺智慧柜員機為群眾提供人社、公安、稅務等8個領域共60項政務服務自助辦理。
同時,汕尾還著力打造粵系列汕尾特色品牌,大力推行指尖辦理,全市58878名公務人員開通粵政易賬號滿足日常辦公需要,近一個月每天活躍率排名均為全省第一,上線“數看汕尾”,開通經濟發展、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等34個專題174個主題、1150項數據指標,打造多層級“領導駕駛艙”和全景作戰圖,打造整體協調、智能、高效的“掌上政府”;“粵省事·汕尾版”累計上線848項政務服務事項,新增注冊用戶150萬,總用戶數達250.7萬,累計辦理業務破億筆;“粵商通·汕尾版”累計上線服務事項467項,其中本地特色事項91項;企業注冊使用數新增10倍,累計達87797個,激活率51.12%,全省排名第7。數字政府“云網數”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部署大數據中心汕尾分節點,建立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推動市直31個部門數據歸集工作,掛接數據資源目錄238條,掛接率達100%;推進53個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云工作;制發電子印章1106份,其中進駐政務服務網的192個單位已實現100%全覆蓋。另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不斷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不斷加快,政務服務“好差評”已經實現全覆蓋,12345熱線管理全面開展升級改造。
推廣應用“民情地圖”
1月14日,汕尾市委、市政府召開汕尾“民情地圖”應用推廣工作視頻會,吹響了“民情地圖”應用進入全市推廣的號角。
“民情地圖”是以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行動為契機,推動黨委政府從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向“社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專業化轉變的重要抓手,是走實走好群眾路線,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汕尾樣板的一項創新性工作。
汕尾市將“民情地圖”建設為集數字化、智慧化、圖形化、立體化、可視化、集成化、專業化、法治化于一體的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系統。它主要包括四大功能。一是打造基層治理“數據底座”,“民情地圖”匯集省、市多個部門的基礎數據,結合“一標三實”、網格系統錄入等專題數據,將各類管理對象的基礎信息形成專題庫,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真實、可靠、實時、動態的數據基礎;二是實現網格事件全流程管理。通過網格管理工具實現數據采集、事件上報、人員走訪、場所巡查,通過網格管理系統以及粵政易實現事件精準分撥和快速處置,全面掌握事件處置進度及網格員工作動態,壓實鎮、村、組三級基層網格責任,提高網格工作效率,強化網格績效考核;三是構建“3+N”圖層展現,包括面向市縣領導的“一圖總覽”圖、面向鎮村干部的“村情民情”圖、面向網格指揮調度的“信息動態”圖等3張主題圖層和重點人員、防災避險、組織體系、結對幫扶等多張專題圖層,結合衛星圖、矢量圖以及3D地圖等技術力量,實現基層治理各類元素(地、事、人、物、組織等)的精準化展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要素全面向數字化轉型。四是“善美村居”微信小程序,群眾通過手機登錄微信小程序,便可了解政府、農村及社區的政策和公開信息,享受本地特色惠民服務,參與本地自治和管理,投身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中。
接下來,汕尾將繼續打造“一張地圖知曉村情民意,一臺手機實施基層治理”的全方位立體化集成高效基層治理現代化體系,形成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體”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惠民生等治理目標,護航汕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靚麗明珠。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