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我市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同時公布了第一批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錄。

  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簡言之就是在政務服務中,群眾、企業無需提供證明,只需書面承諾便可辦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承諾內容有假,承諾者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2月19日,圍繞大家關注的話題,重慶日報記者采訪了有關人士。

  證明事項告知承諾

  群眾企業辦事更方便

  市政府辦公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推動形成標準公開、規則公平、預期明確、各負其責、信用監管的治理模式,從制度層面進一步解決企業和群眾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我市實施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

  所謂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指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向行政機關申請辦理行政事項時,行政機關以書面形式(含電子文本)將證明義務、證明內容以及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一次性告知申請人,在申請人書面承諾已經符合告知的相關要求并愿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基礎上,行政機關不再索要有關證明,并依據書面承諾辦理相關行政事項的工作機制。

  該負責人表示,對于實行告知承諾制的證明事項,申請人可自主選擇是否采用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申請人不愿承諾、無法承諾或者不愿配合行政機關事中事后核查的,應當提交法律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要求的證明。有較嚴重的不良信用記錄或者存在曾作出虛假承諾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復前不適用告知承諾制。

  目前,我市確定北碚區、江津區、永川區、云陽縣作為我市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改革示范點。

  56個事項

  提供書面承諾便可辦

  教師資格認定時的思想品德鑒定,核發居住證時的就業證明,旅行社設立許可時的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繳納證明……我市公布的首批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錄中的事項,均是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較高或者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事項。

  記者發現,首批目錄包含了辦理行政事項類、辦理公共服務事項類共計56個事項。

  辦理行政事項類,包括不動產登記時的親屬關系證明,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時的住所(經營場所)使用證明,發行、放映單位設立許可時的場地使用證明等33項。

  辦理公共服務事項類,包括申領喪葬補助金、撫恤金時的參保人死亡證明,注冊城鄉規劃師證發放時的學歷證明、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年限證明,辦理公證事項和事務時的親屬關系證明等23項。

  據悉,隨著工作的推進,我市將有更多的事項采用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前,我市正鼓勵、支持試點區縣將告知承諾制推廣至水、電、天然氣、網絡、教育等公共服務行業,替代公共服務機構所需要的證明材料,切實利企便民。

  多種方式核查

  虛假承諾將受處罰

  市政府辦公廳要求,全市各級行政機關要加強告知承諾事中事后核查。針對證明事項的特點,制定本單位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核查辦法,分類確定核查時間、標準、方式以及是否免予核查。

  據了解,核查的方式有很多種。相關單位可以采取自行核查或依法委托第三方機構實施核查;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在線核查;可以開通對不實承諾的投訴舉報渠道,通過依法處理有關問題線索進行針對性核查;也可以請求其他職能部門協助核查。

  市政府辦公廳要求,對免予核查的事項,要綜合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監管、“互聯網+監管”、智慧監管等方式實施日常監管,不得對通過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的企業和群眾采取歧視性監管措施。對在核查或者日常監管中發現承諾不實的,行政機關要依法終止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并納入信用記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據悉,我市將支持試點區縣在構建信用信息數據聯動共享、實施信用分類精準監管等方面,加大工作投入和創新力度,為全市提供可復制、推廣的工作標準和規范。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國脈數字智庫二維碼.png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數字政府智庫SO二維碼.png

微信掃碼加入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