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農歷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浙江省委召開了第一場高規格大會,對全省數字化改革進行全面部署。浙江以數字化改革開啟牛年新局,“數字浙江”邁進了新階段。

  什么是數字化改革?

  數字化改革,就是圍繞一個總目標,即“數字浙江”建設,統籌運用三個手段,即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三個理念,即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黨的領導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全過程各方面,對省域治理的四個方面,即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以此推動黨政機關的四大改革,即流程再造、數字賦能、高效協同、整體智治,實現三大變革,即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最終建成全球數字變革高地,成為“重要窗口”的重大標志性成果,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

  為實現數字化改革,浙江將用好“業務協同模型”和“數據共享模型”的方法?!皹I務協同模型”,就是要全面梳理黨政機關核心業務,從治理與服務兩個維度形成業務事項清單,逐一明確各項業務流程的數據指標,實現核心業務數字化?!皵祿蚕砟P汀本褪且鶕I務需求,明確數據共享方式,再造業務流程,將核心業務組裝集成為“一件事”,推進原有業務協同疊加新的重大任務。

  為此,浙江部署了“1+5+2”的重點工作任務?!?”即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5”即五個綜合應用,分別是黨政機關整體智治綜合應用、數字政府綜合應用、數字經濟綜合應用、數字社會綜合應用和數字法治綜合應用;“2”即數字化改革的理論體系和制度規范體系。

  可以說,數字化改革是浙江在新時代續寫“八八戰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基礎上的迭代深化,“數字浙江”進入了新階段。

  杭州城市大腦的數字化改革探索

  杭州是數字經濟的引領城市,經濟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早已擴展到政治和社會領域。

  2016年,杭州開始探索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來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

  2021年2月3日起,杭州暫不實施錯峰限行措施,于2月22日錯峰限行才恢復。做出這一決策的依據是城市大腦提供的數據分析。

  2021年春節期間,留在杭州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收到了政府發放的過年紅包。通過城市大腦支撐的“親清在線”平臺,杭州此次發放采用了“申報零材料、審批零人工、兌現實時到賬”的在線兌付模式。截至2月9日,14.9萬家企業、80.9萬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到了政策紅包。

  對照浙江省的數字化改革重點任務,杭州城市大腦四年多來的建設在公共數據平臺,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法治等綜合應用上都形成了特色場景并取得了顯著效果。

  城市大腦已建成完整的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和中樞系統,整合69個單位1547億條數據。2020年底,已有1.22萬個接口接入城市大腦中樞,累計協同次數35.7億次,中樞迭代了五個版本。公共數據平臺不斷夯實。

  “民生直達”平臺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實現民生資金兌付“一個都不少、一天都不差、幸福秒到賬”。2020年底,累計發放保障資金3.15億,惠及81.5萬人次?!爸腔坩t保監管平臺”,篩選出團伙刷卡機構300余家次,追回基金2000余萬元?!耙患隆备母?,282個事項合并為75項,減材料50%、減時間60%、減跑次70%……數字政府的綜合應用不斷升級。

  停車“先離場后付費”、文旅“多游一小時”、交通“暢快出行”、醫療“先看病后付費”等經典場景的成效不斷凸顯,還有“數字公交”“美好居住”“智慧電梯實時守護”“便民車檢”“安心培訓”“安心找家政”等更多的數字社會應用場景推陳出新。

  2020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4290億元、增長13.3%,占GDP比重26.6%?!皵底中孪M”“電子票據”“讀地云”等數字經濟場景不斷開發。

  “一碼解糾紛”“統一地址庫”“數字駕駛艙”“街區治理”……杭州城市大腦探索與“基層治理四平臺”相融合,不斷推進法治領域的數字化改革。

  城市大腦不僅是數字技術的創新,更是以數字化思維催動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的變革,在理論體系和制度規范體系上不斷創新。

  按照“一整兩通三同直達”(全面匯總整合全市各級各部門及社會的海量數據,推動系統互通、數據互通,促進數據協同、業務協同、政企協同,打造民生、惠企、基層治理直達)的總體架構設計,杭州城市大腦通過打通“堵點”、補上“斷點”,絕不“大拆大建”和“推倒重來”,充分尊重部門、屬地已有的信息化建設成果,實現以舊立新。

  以具體問題觸發的數據需求為導向,大腦中樞機制實現各方數據的“按需供給”和“供需平衡”,優化權責匹配程度,增加協同意愿,極大緩解了原來“數據煙囪”“單兵作戰”帶來的大收大放及“碎片化管理”困境,跳出了“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城市治理怪圈。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杭州城市大腦建立了“領導小組+指揮部+總架構師+云棲工程院+大腦研究院+產業協同創新基地”的組織構造,形成“系統指揮、合力執行、政企聯動”的制度體系。

  圍繞日活率、使用率、滿意率等核心評價指標,杭州城市大腦建立上線、評價、退出“三項重點機制”,推進“雙月攻堅”“季度攻堅”,實行“賽馬榜”和“紅黃黑榜”工作機制,開展周例會進展匯報和工作晾曬,持續攻堅破難。

  2020年6月28日,杭州市委專題作出《關于做強做優城市大腦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窗口”的決定》,把城市大腦建設作為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2021年3月1日,《杭州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也將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數智治理的地方立法?!稐l例》的出臺為杭州未來的數字化改革提供了堅實的法治護航。

  杭州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尤其是通過數字化改革倒逼公務人員理念轉變,倒逼政府流程再造,推動城市治理模式的變革。杭州通過城市大腦建設持續提升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數字治理為政府賦能、為市場增效、為社會賦權。

  數字化改革,城市大腦再出發

  全省數字化改革的總體方案為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指引了方向,明確了重點,部署了任務。杭州要在鞏固前期成果的基礎上,從全域數字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出發,揚長避短,重點突圍,主要在整體系統、分工協作和雙向觸達上做優做強城市大腦。

  一是,要貫徹一體化和系統性。全省數字化改革的總體方案就是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的頂層設計,它強調了數字化改革必須使用一體化和系統論的方法。一方面,城市大腦雖然在應用場景上不斷豐富,但是集中于數字政府、數字社會領域,在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數字法治、數字經濟的綜合應用上仍需不斷拓展。另一方面,城市大腦雖然在“一件事”上通過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打破了部門辦事的“碎片化”,但是囿于數字化轉型在政府、市場和社會領域的不同步,導致在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上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參與度不高,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規范標準尚未健全,也讓非政府主體的數據共享畏手畏腳。為此,杭州城市大腦要從整體社會出發,不光是通過數字改革構建整體政府,還要通過數據共享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全領域內將各個治理主體貫通起來,在立法和政策層面對數據的產權、數字治理與個人隱私的關系等作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從而實現整體智治。

  二是,要完善數據閉環的分工協作體系。“整體治理”理論并不否認作為現代社會基礎的分工制,只是更加強調在內部分工基礎上做好統一輸出,其根本關懷在于使公共治理需求與供給更高效地得到匹配。因此,數字化改革要承認分工協作的必要性,主張以數據協同為基礎,建立政府部門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組織、市場機構等協同治理的體制機制,形成數據流轉的閉環。為此,杭州城市大腦建設應進一步完善以數據協同為基礎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在梳理各部門、各主體職能和能力基礎上,根據公共治理需求,反推“整體”所需要的信息基礎、部門和主體職能,重構治理流程。

  三是,要增強治理主體之間的雙向觸達。所謂雙向觸達,即政府服務可以大范圍觸達個體和企業,同時個體和企業也可以及時向政府反饋意見建議,從而形成政社協同的反饋閉環,提升治理質量。杭州城市大腦的運行模式是“一腦治全城,兩端同賦能”,然而,目前乘客端,即群眾、企業、社會組織的賦能并不充分,應用場景的群眾需求、評價機制不健全。為此,杭州城市大腦建設應完善乘客端的賦能機制,充分發揮人大政協、新聞媒體、12345市長熱線、浙里辦、杭州城市大腦APP等監督反饋功能,讓城市大腦可親可近,既要讓群眾和企業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還要有治理的參與感和主體感。

  不止于眼下,更在于未來

  杭州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改革是重要動力;要實現高效能治理,數字化改革是重要手段;要實現高品質生活,數字化改革是重要支撐。

  杭州城市大腦建設必將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從而最大限度發揮數字化改革的乘數效應,為全省數字化改革樹立標桿,使城市大腦成為數智杭州的最強支撐、宜居天堂的幸福體驗。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國脈數字智庫二維碼.png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數字政府智庫SO二維碼.png

微信掃碼加入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