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已開放60余億條政務數據記錄
開放單位數量和數據總量居全國前列 首設金融公共數據專區
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缺失、抵押不足,到銀行貸款時往往遭遇首貸難。但匯聚大量數據的北京市大數據平臺,恰好掌握了企業的“底細”。在獲得企業授權的前提下,這些高價值的政務數據便能為企業精準畫像,幫助小微企業獲得貸款。
北京首次開設的這個“金融公共數據專區”,點亮了傳統金融普惠服務“盲區”,也讓人們看到數據開放的功效。北京市大數據中心近日披露,截至目前,本市已通過政務數據資源網向社會無條件開放96個單位5891個數據集、共計約579萬條涉及公共服務事項指南、財稅金融、城市管理等熱點領域的公共數據。如果算上有條件開放的數據,本市公共開放數據已累計達到9214個數據集、共計60余億條數據記錄。
去年,北京金控集團已初步建成金融公共數據專區。截至目前,北京市大數據平臺向金融公共數據專區有條件開放,涵蓋200余萬市場主體的登記、納稅、社保、不動產、專利、政府采購等數據3158項,共計25.7億余條數據記錄。
據悉,該專區已經為入駐首貸中心的27家金融機構業務辦理提供有力支撐,支撐其為14913家企業提供登記融資需求,審批通過11619筆,涉及金額約425億元;支持金融機構普惠金融業務,為近1000戶北京地區小微企業推送授信額度20億元;支持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別推出“普惠大數據信用貸款”和“云義貸”等普惠金融產品,累計為28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3600余萬元?!艾F在正在對金融機構開展新一輪數據需求調研工作,并對金融公共數據專區進行安全加固?!笔写髷祿行南嚓P負責人說。
這背后是北京不斷開放的公共數據。去年9月中旬,本市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數據服務窗口,為社會提供數據開放咨詢申請的新渠道,并制定了《北京市政務數據開放服務指南(試行)》,倒逼政府數據開放工作。
“無論是在開放公共數據單位數量,還是開放數據總量上,北京都居全國前列?!毕嚓P負責人解釋,開放單位數顯示了開放的廣度,目前北京開放單位基本涵蓋了市級部門和單位。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