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圍繞解決企業、群眾訴求需求,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影響力的改革,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
政務服務“暖心貼心”
建立健全統一用戶空間,北京市政務服務網運用互聯網思維,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以“精彩空間、貼心服務”為理念,升級“統一用戶空間”,為市民和企業提供精準、主動、個性化的數字專屬服務。企業用戶空間利用大數據和用戶畫像技術,分析企業特點,通過“智能政策體檢”計算政策匹配度,向企業提供優惠扶持政策專題推薦和符合度自我測評服務,為企業提供智能化政策申報指導,已實現參保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一次性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等智能政策體檢服務,并增加了電子證照、電子材料管理、加蓋電子印章、電子文件驗章等13項功能,方便企業全程電子化網上辦事。個人用戶空間以個人生命周期為基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按照人群、年齡、所屬行業等信息研判用戶需求,精準推薦服務、智能引導辦理,建設“我的個性檔案”,匯聚基本信息、五險一金、教育、婚姻生育4大類信息,實現一站查、一站用。此外,統一用戶空間還匯聚了社???、身份證、營業執照等65類高頻電子證照,提供證照逾期等58種證照提醒服務。
提供“不打烊”服務。為解決企業、群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事,下班時間沒處辦事”的矛盾,北京市近500個各級政務服務大廳開展早晚延時辦、中午不間斷、周六不休息的延時服務,已累計接待辦事人員超125萬人次。此外,大力推進政務服務自助辦理,在四級131個政務服務網點布設自助一體機149臺,入駐各類銀行柜員機2637臺,覆蓋網點1205個,累計有效訪問量約為32.34萬次,181個事項累計辦結量為19.72萬筆。
綜合窗口優化升級
2021年1月4日,綜合窗口2.0版在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正式落地,這是繼北京市實施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改革后,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再優化、再提升。為解決前臺接件和后臺受理相分離的問題,持續提升審批服務效率,在綜合性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等事項外,原則上事項的受理權委托給政務服務部門;在綜合性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實行“最多簽兩次”工作機制,進駐部門編制“簽一次、簽兩次”事項清單,并將清單所列事項授權首席代表履行審批職責。截至目前,在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進駐的辦事事項中,90%以上的事項已實現委托受理,近50%的事項已經完成授權工作。
全面規范中介服務事項
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為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減負。今年2月,在前期清理規范4批行政許可中介服務事項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范圍,對市區兩級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在實施行政給付、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裁決、其他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時,要求申請人委托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機構開展的與受理條件相關的有償服務進行全面摸底,實施清單管理,并提出第5批清理規范39項的改革意見,其中,直接取消19項;不再要求必須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務17項,今后申請人可自行開展,也可委托有關單位開展;轉為政府技術性服務3項,今后改由政府部門委托開展并支付費用。此次清理規范后,北京市累計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300項,保留中介服務事項301項。
全國首家貸款服務中心建成運行
為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提升融資便利度,構建全流程貸款服務,北京市首貸服務中心于2021年2月正式升級為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進駐22家銀行及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小額貸款等配套機構,為企業提供首貸、續貸、確權、擔保、租賃、保理、小貸等金融服務,形成“可比可選、一門搭橋、綠色通道、精準服務”特色。以首貸為例,截至2021年2月底,申請登記14788筆,意向貸款金額約568.1億元;審批通過11498筆,涉及金額約421.74億元。
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同時開設不動產抵押、知識產權質押和數據查詢窗口,為企業貸款提供配套抵押和質押綠色通道,為進駐金融機構免費提供涉及27家單位涵蓋200余萬市場主體的登記、納稅、社保、不動產、專利、政府采購等232類2952項高價值數據,方便為企業貸款精準“畫像”。優惠政策方面,北京市財政局先后出臺專項財政貼息和擔保費用補助政策,在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現場登記首次貸款的小微企業,將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商事制度改革為企業松綁減負
聚焦“準入不準營”問題,北京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緊緊抓住企業開辦、變更、注銷等關鍵環節優化辦理流程,全面實施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實現市場主體設立、變更、注銷登記自主申報,平均每天新設市場主體700余戶,審批效率提升約60%,企業設立最快可在10分鐘內完成審核。開展電子簽章公共服務試點,為新開辦企業免費贈送5枚電子印章,今年1月20日以來,已為4908家新開辦企業免費發放24540枚電子印章,助力企業電子化網上辦事和生產經營。推進“證照分離”改革,直接取消審批事項9項,審批改為備案事項6項,實行告知承諾事項54項,優化審批服務事項246項。推動“證照聯辦”,試點開展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小餐飲食品經營許可、小食雜店備案、冷藏冷凍食品貯存備案等業務聯辦,申請人登錄“北京市企業服務e窗通平臺”提出申請,系統自動實現數據推送、并聯審批,企業可一次性辦結證照業務,辦事效率大幅提升。
商事仲裁加快國際化步伐
依據《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等,制定出臺《境外仲裁機構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業務機構登記管理辦法》,明確境外仲裁機構的業務范圍、設立業務機構的條件和程序,鼓勵境外仲裁機構開展業務交流與合作。不斷推動仲裁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為境外仲裁機構來京設立業務機構提供友好、便利、規范、透明的制度環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服務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