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通辦”改革實施三年來,已經成為上海營商環境建設的一塊“金字招牌”。

  如今,上海正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為此,在總結“一網通辦”三年改革經驗基礎上,上海規劃未來三年改革創新任務,研究制定了《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的工作方案》,并于近日印發。

  3月11日,從工作方案獲悉,該工作方案明確了新三年“一網通辦”的改革舉措和工作任務,將堅持以理念創新引領制度創新,以數字化轉型倒逼服務方式重塑,充分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共性服務為個性服務,逐步實現從“可用”向“好用”,從“好用”向“愛用”,“愛用”向“常用”的三級轉變。

  從“可用”到“常用”

  根據新三年工作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2021年底前,上?!耙痪W通辦”實現從“可用”向“好用”轉變。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出10項示范性公共服務場景應用?!半S申辦”月活躍用戶達到1300萬,實際辦件網辦比例達到70%,“好差評”制度延伸至公共服務場所。

  2022年底前,實現從“好用”向“愛用”轉變。實現公共服務全覆蓋,全面推進公共場所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達到全國一流。再新增10項公共服務場景應用?!半S申辦”月活躍用戶達到1400萬,實際辦件網辦比例達到80%,市區街鎮三級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口全覆蓋。

  2023年底前,實現從“愛用”向“常用”轉變?!耙痪W通辦”全方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個性化、高質量的服務?!半S申辦”月活躍用戶達到1500萬。

  拓展個人全生命、企業全發展周期服務場景應用

  新三年工作方案共有33項內容。在個人服務方面,文件提出“一網通辦”要堅持用戶思維,依托個人主頁,拓展服務范圍,圍繞“醫食住行文教旅”,打造從出生到養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生活服務體系,推進業務流程再造。共12大領域71項服務場景應用,涉及幼有所育,健康醫療,交通出行,學有所教,文旅休閑,住有所居,食藥安全,綠化環保,弱有所扶,優軍優撫,老有所養,公共法律服務等領域。

  同時,在企業服務方面,文件提出要堅持服務思維,依托企業專屬網頁和企業服務云,拓展服務范圍,圍繞企業的全發展周期、產業發展的全鏈條,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服務體系。共6大領域23項服務場景應用。涉及企業開辦、變更、注銷等,惠企政策,普惠金融,綜合納稅,專項資金,用工就業等領域。

  在深化“一網通辦”改革舉措方面,新三年工作方案提出7方面內容:一是一個平臺實現入口統一服務集成;二是按照“六個一”標準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三是以數據的整合共享應用助力“四減”;四是以“兩頁”建設推進主動、精準、個性化服務;五是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和窗口服務創新;六是深化跨省通辦和長三角“一網通辦”;七是完善“好差評”制度,實現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評判。

  從技術驅動向制度驅動轉變

  市政府辦公廳政務服務處透露,新三年的工作方案主要是在前三年“一網通辦”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和升級改革舉措。

  首先,工作內涵從技術驅動向制度驅動轉變。前三年“一網通辦”改革主要通過技術驅動撬動改革。例如,大力推進數據(電子證照)共享互認,以“減材料”作為“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牛鼻子,實施“雙減半”(申請材料減半、承諾辦理時限減半)和“兩個免于提交”改革(上海市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免于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不再提交實體證照)。以“一網通辦”平臺作為支撐,不斷優化業務流程,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和“綜合窗口”改革。完善政務服務評價、反饋、整改、監督閉環機制,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務服務“好差評”。

  新三年,是“一網通辦”改革的升級版,將“一網通辦”已有創新改革舉措制度化,同時,在制度層面進一步創新,提出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全力推進“一網通辦”改革和數據立法,按照法定程序及時清理和修訂完善與“一網通辦”創新服務改革、數據共享開放應用等不相適應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細化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規則標準,及時調整完善監管政策,依靠制度的剛性約束,推動各領域改革系統集成。

  向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拓展

  其次,服務范圍向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拓展。前三年,主要聚焦行政權力事項改革。

  新三年,一是全面拓展服務范圍,在實現行政審批事項全覆蓋基礎上,將“一網通辦”服務理念和創新模式向公共服務、便民服務拓展,圍繞個人事項,打造從出生到養老的數字生活服務體系,圍繞企業經營全周期服務,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服務體系,實現與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全覆蓋,共18大領域97項服務場景應用。二是突出以場景應用驅動的服務供給,根據用戶視角的場景應用確定工作任務,引領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服務流程優化。三是強化公共服務標準規范,優化服務流程,加強統籌協調,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普惠化、均等化、智慧化,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

  另外,新三年將以數字化轉型倒逼服務方式重塑,充分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共性服務為個性服務。以“一網通辦”市民主頁和企業專屬網頁建設推進主動、精準、個性化服務,完善“一人一檔”“一企一檔”,拓展“隨申碼”“一人一碼”“一企一碼”場景應用,以“隨申碼”作為可信身份憑證,提供個性化服務。應用大數據綜合分析,自動匹配服務、資金、補貼、稅收等政策,實現利民惠企政策從“精準推送”向“精準兌現”轉變,從依申請的“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國脈數字智庫二維碼.png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數字政府智庫SO二維碼.png

微信掃碼加入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