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互聯互通、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放眼浙江大地,物流業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創新腳步日益加快,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罢憬l改”特推出“‘兩業融合’的浙江模式”系列文章,精選6個典型案例,分享“兩業融合”的浙江經驗。今天帶來的是“五全”產業供應鏈創新的浙商中拓模式。
塊狀經濟是浙江優勢產業和區域經濟的主要支撐,以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柱,形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經濟繁榮效應。中小企業是塊狀經濟的主體,專業市場與特色制造業互為依托、聯動發展是塊狀經濟的鮮明特點。浙商中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中拓”)自2018年獲批成為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以來,立足滿足產業集群中的共性需求,重點聚焦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共性問題,逐步探索形成了包括全息式數據挖掘在內的“五全”現代產業供應鏈創新發展模式。通過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帶動產業集群降本增效、節能環保、綠色發展和創新轉型。
海鹽縣是我國四大緊固件生產基地之一,擁有緊固件及其上下游關聯企業1300余家,每年交易量200余萬噸,產值100億元,規上企業80余家,集群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拉絲是緊固件生產的重要工藝環節,但拉絲加工需符合環保指標,行業門檻較高,小型拉絲廠已逐步退出市場,海鹽緊固件產業集群供應鏈無法形成閉環。浙商中拓在海鹽投資2億元,建設年產60萬噸優特鋼精線建設項目,并成立中拓新材料公司,集成各項專業能力,服務當地緊固件企業,加快推進海鹽緊固件產業集群供應鏈的現代化建設,形成供應鏈閉環,有效推動緊固件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主要做法
來料加工模式。目前市場上的拉絲加工業務主要采用來料加工的方式。公司現有2500家終端工廠,大部分需要此類服務,通過服務能力提升,不僅可以獲取更多利潤,而且可以提高與客戶的粘性。
成品絲模式。成品絲業務主要為訂單式銷售,先接訂單,后進原材料。相較來料加工,成品絲銷售會有應收款,但其應收款分散在大量的小規模緊固件廠,而小規模緊固件廠一般采用自有資金經營,風險相對可控。
工業線材超市。深化與現有鋼廠合作,聯合開發新鋼種,使鋼種品類更加齊全;豐富采購渠道,增加合作鋼廠,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通過市場集采,控制采購價格,并補充鋼廠資源。以此,打造鋼材超市,為下游客戶提供一站式采購服務。
線材制品出口超市。利用工廠平臺,打造一支優秀的出口團隊,主營精線及線材制品的出口業務。目前公司已有下游終端客戶2500余家,開展成品絲產銷業務后,還可以拓展幾千家終端客戶。同時,利用OEM生產模式,打造一個金屬線材制成品“出口超市”,進而打造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條。
創新亮點
“全息、全域、全托、全程、全鏈”
深化產業信息化,促進全息式數據挖掘。通過電商平臺、集約化加工與智慧物流服務平臺結合,實現交易、結算、倉儲、加工、運輸的一體化和信息化。將緊固件成品納入電商平臺,結合線下物流配套資源,以電商平臺服務產業集群上下游采購及銷售,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產業鏈終端客戶。利用全覆蓋的供應鏈信息化平臺積累的業務數據,建立共享大數據。開發上游資源,支撐全域式規模采購。通過鋼廠直采的方式,為海鹽緊固件產業集群提供穩定的高質量線材原材料。同時,通過與上游鋼廠簽訂批量采購及長期供貨協議,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
開發上游資源,支撐全域式規模采購。線材為拉絲加工所需的重要原材料。浙商中拓在該領域深耕多年,與國內主要上游鋼廠已經建立了緊密的長期合作關系。浙商中拓積極開發上游鋼廠的原材料資源,發揮渠道優勢,通過鋼廠直采的方式,為海鹽緊固件產業集群提供穩定的高質量線材原材料。同時,浙商中拓通過與上游鋼廠簽訂批量采購及長期供貨協議,有效降低了采購成本,提升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優化加工服務,保障全托式訂單生產。遵照標準廠房建造要求,采購國際先進生產設備并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為海鹽緊固件產業集群提供配套拉絲加工產能服務,讓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和市場拓展。
整合社會運力,推動全程式智慧物流。浙商中拓智慧物流平臺整合了社會運力資源,為海鹽緊固件產業集群提供庫存管理、倉儲保管、運輸配送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流通環節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庫存均儲存在中拓新材料公司,下游緊固件廠根據需要提前下達訂單即可。加工完成后,中拓新材料公司將及時、準確、高效地將加工成品配送至緊固件廠指定位置,甚至包括生產工位,實現下游環節的零庫存。
助力實體振興,探索全鏈式金融服務。在“五全”供應鏈服務模式下,緊固件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無需沉淀庫存資金,公司根據緊固件廠的信用評級,為其提供一定期限的賒銷服務,用于資金周轉。隨著逐漸建立的長期合作關系,中拓新材料為產業集群內企業提供融資租賃等供應鏈金融服務。
應用效果
產業能級提升。項目建成后即形成年產60萬噸優特鋼精線的生產能力,實現銷售收入約26億元,并成為當地的納稅大戶,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浙商中拓通過先進的生產工藝和高質量的產品,有效帶動了產業集群配套加工水平升級,提升了最終產品品質。
降本增效顯著。通過全程式智慧物流的庫存結構優化,有效降低了海鹽緊固件產業集群的整體庫存水平,每年減少資金占用利息2000萬元以上,每年節約物流費1000萬元以上;通過全域式規模采購降低行業年采購成本2000萬元以上;通過全托式訂單生產,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年加工成本2000萬元以上;合計直接降低成本7000萬元以上。隨著“五全”產業供應鏈創新模式的深化發展,其降本增效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
社會效益凸顯。全托式訂單生產采取規?;屑庸?,守住生產過程中的環保、節能和安全三大關口,為打造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供應鏈作出了有益探索?!拔迦碑a業供應鏈創新模式對就業帶動效果明顯,直接帶動就業300人,間接帶動就業超1500人。
借鑒意義
“五全”產業供應鏈創新模式有效破解產業集群“兩個不平衡、兩個不充分”,實現“共享、共創、共擔、共贏”。
有效破解生產要素配置不平衡問題,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全鏈式金融服務為產業集群中小微企業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務,通過全托式訂單生產配套和智慧物流提供的倉儲配套服務,削減企業生產車間和倉儲設施對土地資源的占用,使企業能圍繞核心生產業務推動土地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緩解土地資源要素緊張的問題。
有效破解創新能力發展不充分問題,實現技術共創。通過全托式訂單生產,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打造合作緊密、分工明確、集成聯動的合作研究的供應鏈創新網絡,實現行業技術共創。
有效破解產業集群發展不充分問題,實現合作共擔。通過全域式規模采購、全程式智慧物流,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協同采購、協同物流,促進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降低生產經營和交易成本。
有效破解經濟與生態效益不平衡問題,實現社會共贏。通過全托式訂單生產,嚴格按照國家環保相關要求,推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理念,大力倡導綠色制造,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平衡發展,全社會共贏。
“五全”新模式推廣應用,將引領傳統生產制造企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