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貫徹落實中央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城市發展轉型跨越的有力抓手。智慧城市的建設能夠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增強公共服務質量,提升政府決策管理水平。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 2019 年底,中國 657 個縣級以上的城市中有 433 個都在推進與智慧城市相關項目的發展、落地、實施,占比達到 65.91%。從建設成效上看,中國已成為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到 2018年,中國在建的智慧城市數量占全球的48%,但在智慧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歸納總結有利于我們更加科學合理地推動形成結構清晰、體系完備、標準統一、操作性強、便于迭代的智慧城市架構體系 。

  2 智慧城市的內涵及階段劃分

  2.1 智慧城市的內涵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有廣義的智慧城市和狹義的智慧城市之分。從廣義概念上來看,智慧城市是以全面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先進的新一代互聯網絡等技術來促進經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一種比較高級的讓城市變得更加聰明的城市形態。從狹義概念上來看,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學的城市發展和規劃理念,利用新型信息技術,在全面感知和泛在互聯的基礎上,將人、物和事實現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城市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效能提高、公共服務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態環境友好、人、物和城市相互協同、和諧統一的高級城市發展形態。

  2.2 智慧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

  縱觀近十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先后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分別是智慧城市概念導入的分散建設階段和智慧城市試點探索的規范發展階段。而眼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進入了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梢灶A見,智慧城市是信息時代的城市進化,是大勢所趨?!笆奈濉睍r期各地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智慧城市未來值得期待。

  3 智慧天津的頂層設計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天津在“十三五”時期將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智能化城市管理、便捷化惠民服務、長效化網絡安全,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天津搶占新一輪城市競爭制高點。2018 年起,天津市政府啟動《天津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5—2017 年)》,啟動五大行動,34 個建設專項,全面推進天津智慧城市建設。此外,市政府還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我市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實施意見》、《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服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4-2016 年)》、《“寬帶天津”實施方案(2014-2016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十四五”時期,天津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全面推進實施階段。天津智慧城市建設將主要聚焦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應用,建設多場景應用,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公共服務智慧化水平,打造“時時都在創造數據、處處都是應用場景、人人盡享智慧生活”的“天津智港”。做強做優“城市大腦",建設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構建城市大數據匯聚平臺,圍繞"衣食住行樂”等領域開展城市服務創新應用,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推動智慧能源小鎮建設,打造國內智慧型標桿城市。

  4 建設成效

  4.1 信息網絡建設加速推進

  2019 年,天津互聯網出口已達 25T,呈幾何式增長。移動寬帶、固定寬帶下載速率均躍居全國第 3 位。到 2020 年年底,建成約 2 萬個 5G 基站,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以及部分行業應用熱點區域基本實現 5G 網絡全覆蓋,在全國 5G 組網測速中位列第 2 名。部署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號”運行已達 10 年,期間累計服務用戶數近6000 多家,為企業帶來相關經濟效益累計近百億元。

  4.2 電子政務工作成效顯著

  電子政務專網全面建成,覆蓋全市400個副局級以上單位和區縣,電子政務云計算中心(過渡機房)建成并承載了天津市小客車調控管理信息系統等 70個重要業務系統,實現政務部門互聯互通。政務資源整合有序推進,開通全國第一家審計“一張網”,覆蓋全市 160 家市級財政預算單位、國有企業和重大投資項目 ;建成國土房管“一張圖”,全面支撐國土資源的“批、供、用、補、查”和房屋管理的“買、抵、住、管、拆”。推行規劃管理“一網通”,實現統一作業、統一監管和統一服務。建成地下空間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全市域地下管線統一管理。政務協同服務全面滲透,“網上辦公大廳”在線辦事能力排名全國前列。4.3 社會信息化應用不斷深入

  天津市已經形成以智能終端、機器人、智能安防、智能制造、智能醫療等9 大領域為代表的智能科技應用場景。中新生態城打造的智慧城市大腦應用場景,已成為全場景智慧城市示范標桿。去年本市制定出臺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申請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獲批,并形成全產業鏈,全球首批智能公交車、國內首臺無人駕駛通勤車相繼投入使用。這些高端應用場景,都為天津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社會保障卡累計發放 1100 萬張,形成了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一庫、一網、一卡”系統。醫療衛生信息化深入開展,基本建成全市統一的社區公用衛生服務系統,試點啟動實施醫聯體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醫療惠民工程,探索實現網上預約診療、分時段就診等便捷醫療服務。

  5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剖析

  5.1 缺少統一標準,造成無序發展

  我國許多城市在信息化建設上并沒有制定長期的規劃,也沒有制定相關的管理措施以及政策法規。管理體系的不健全,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的最大阻力。天津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十三五”期間天津雖然制定了《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天津市智慧城市專項行動計劃》等近期規劃,但是仍然缺乏長期規劃,缺乏實施準則和相關配套政策。

  5.2 創新性、特色化信息資源匱乏

  不同的城市的信息化的發展情況、基礎設施都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城市,應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智慧城市建設之路。就天津目前的發展來看,普遍存在創新性、特色化信息資源匱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未充分發揮。

  5.3 對智慧城市內涵認識的不透徹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部門對智慧城市的認識并不足,只是盲目的跟風。不同的企業和政府,對于智慧城市的認知也千差萬別,導致建設中方向不統一等一系列問題,且民眾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渠道狹窄,智慧城市建設存在“上熱中溫下冷”的現象。

  5.4 區域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十四五”時期,天津面臨五大戰略機遇疊加,經濟社會發展將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交通、醫療、教育、環境等壓力持續增加,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矛盾凸顯,城市治理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把握世界科技與城市發展新趨勢,抓住和用好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加快實現中央賦予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就必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構建新的競爭優勢。

  5.5 缺乏響應的配套體制和法制環境

  智慧城市是一項長期復雜工程,而當前各級政府普遍沒有建立推動智慧城市運營管理長效機制以及配套體制和法制環境。智慧城市項目在吸引企業、社會力量參與方面吸引力還較低,產業拉動效應弱。這種現狀的改變還需通過政府機制、法治環境、政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運營。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國脈數字智庫二維碼.png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慧組織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數字政府智庫SO二維碼.png

微信掃碼加入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