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三大轉變
——訪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楊潔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我國要“構建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2018年以來,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并不斷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并連續三年組織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近四年來的評價起到了什么作用?優化營商環境還要啃下哪些硬骨頭?日前,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楊潔。
立足新階段:
體系構建形成 作用持續顯現
問:當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是否已構建形成?如何看待近四年來的評價實踐?
楊潔: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緊扣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的要求,緊扣投資吸引力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從衡量企業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資吸引力、體現監管與服務三個維度,包含18個一級指標和87個二級指標,綜合反映各地營商環境情況??梢哉f,立足新階段、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已經構建形成。截至目前,全國已有98個城市參與到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改革實踐中,已經實現對31個?。▍^、市)的全覆蓋。
通過近四年來的評價實踐,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評價工作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持續顯現,表現為“三個更加、三個持續提升”。
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地方部門參與度持續提升。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形成是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匯眾智、聚眾力的集體智慧結晶。我們組建了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團隊,了解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感受和意見,評估各地營商環境情況。以2020年評價為例,評價團隊向企業發放問卷36萬余份,電話采訪企業1900余家,深度對接企業2000多家;撥打調查核驗電話2萬余通;暗訪政務服務大廳超過320個;通過電話核驗、企業調研、大廳暗訪、大數據智能分析等方式,深入聽取和了解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的感受和意見。
改革舉措更加精準,辦事創業便利度持續提升。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從企業全生命周期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雙視角,綜合反映各地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隨著評價的持續開展,各地區的營商環境普遍優化。與此同時,各項指標的便利度明顯提升,形成了一批中國特色的改革舉措,表現為“三個轉變”。
一是從單點突破向全面提升轉變。部分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經復制推廣成為全國普遍做法。最典型的是獲得電力指標,2018年,繼北京、深圳、廣州推出小微企業低壓客戶接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后,2019年國家明確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推行“三零”服務。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出臺配套措施落實政策要求。評價顯示,2020年全國70個城市實現低壓用電“兩個環節”,77個城市實現了低壓用電的“零成本”。
二是從探索創新向建章立制轉變。鼓勵和支持各地區在法治框架內探索優化營商環境的原創性、差異化具體措施,以規章制度形式固化下來。比如,辦理建筑許可指標,圍繞壓縮施工圖審查時限,向全國推廣數字化聯合審圖的經驗做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提出推行多圖聯審,上海、廣東、江蘇蘇州等地出臺了施工圖聯合審查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實現了依法依規辦理。與2019年相比,2020年參評城市的平均辦理環節減少了2個,辦理時間減少了3個工作日,平均成本降低了7個百分點。
三是從線下受理向全程網辦轉變。各地普遍建立了網上政務模式,推進信息匯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流程重塑,政務服務從“線下跑”向“網上辦”轉變,高度實現“全程辦”,“最多跑一次”逐步向“一次都不跑”迭代升級,“互聯網+營商環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思考認識更加深刻,全國范圍營商便利度持續提升。4年來,“改革法治化、工作協同化、治理數字化、干部專業化”的特征愈發明顯。不少地方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已經從1.0版上升到4.0版。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基礎、不同部門法相關規定為補充的優化營商環境“1+N”法規政策體系正在加快完善,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撐。
展望新時代:
聚焦市場關切 突出四大重點
問:今年如何更好發揮評價的引領和督促作用,以更好營商環境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楊潔: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追求一流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超越的過程,要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對標先進水平、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以更好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今年將持續加力,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不斷提高辦事便利度;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實,不斷增強制度執行力;進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不斷推動治理數字化;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升政策透明度。
聚焦推進政務服務供給精細化,推進辦理信息公開透明、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窗口服務提質增效。全面梳理全鏈條的辦事環節、時間、流程、成本等信息,強化辦事指南全要素歸集整理,整合形成標準化的辦事指南和流程圖。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推動同一信息在各政務平臺同源發布,推廣電子證照、電子簽章、電子發票、電子認證等。提升政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推動“綜合受理窗口”改革,加強窗口人員業務培訓。
聚焦完善配套制度、強化監督執行,及時查漏補缺、健全機制、跟蹤督辦。梳理排查政策“空白點”“盲區”,結合地方實際,精準出臺具體實施細則并重點抓好落實。建立健全跨部門、跨領域協同聯動機制,加快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改革進程。定期開展“回頭看”,跟蹤評估政策實施情況,就集中反映的問題抓好督促整改。
聚焦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動實現數據互聯、監管協同、技術賦能。加快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匯聚融合與共享利用,增強部門之間、政企之間、數據平臺之間的協同聯動、信息共享。用好全國一體化“互聯網+監管”平臺體系,推動重點監管領域數據匯集、各類監管信息歸集共享,提高監管的靶向性和有效性。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業務協同和流程再造,在更大范圍實現”一網通辦”、網上全程可辦。
聚焦惠企政策宣傳好、新舊政策銜接好,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政策出臺前論證評估、新聞輿論引導。靈活利用“兩微一端”等數字化媒介,提升政策可及性。盡可能為市場主體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保障新舊政策順暢有序銜接。鼓勵媒體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營造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將一如既往積極配合、支持和服務各地方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城市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鼓勵各地方比學趕超、良性競爭,推動全國范圍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改善,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確?!笆奈濉遍_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