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建一個我建一個,最后各個部門都有了自己的系統,但往往是“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數據不能共享,系統不能互連。這就是我國很多政府機關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但是國土資源部就打破了這一怪圈。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蔣文彪從以往的經驗中意識到,必須構建一個適合國土資源部的平臺化電子政務系統,未來所有的垂直業務系統都構建在這個平臺上,數據交換都可以由平臺來完成,繼而各地的國土資源部門也可以逐步在這個統一的大系統上開發自己的系統,從而形成整個國土資源系統的統一的信息化體系。
2003年11月,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放出“風”來,要做一套綜合電子政務平臺。但這么高的條件和要求嚇退了不少IT企業。一個月后,只有21家按時應標。東軟也是聽說有這么一個項目,就派人買了標書回去做方案,一研究發現,這國土資源部的要求還真高,這讓沈陽東軟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運行總監盧朝霞心里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門檻高了競爭者就少,非技術化因素影響也就小,而且這么多年來,做一個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一直是東軟的夢想;擔心的是,夢想能實現嗎,東軟對國土資源業務不了解,也不知道用戶水平怎么樣,到底怎么看所謂的統一平臺問題。
談需求 相見恨晚
2004年1月4日,項目正式啟動,進入需求分析階段。東軟項目組投入了以大連基礎軟件事業部為主的12名需求設計人員,期間主要與信息中心的相關人員通過會議、產品演示、小組討論、文檔反饋等形式進行需求交流。
一交流,東軟“悲喜交加”。
喜的是,國土資源部對電子政務平臺的認識非常深刻和到位。蔣文彪提出系統的基本要求是可配置,可定義。也就是說,它不是一個固定的系統,而是由一些積木搭成的建筑,如果業務流程有變化,或者是要開發新系統,不用沙石水泥一起上,用這些積木就可以。他還提出了“人、操作、信息合一”的高標準。信息中心希望將來的電子政務平臺能夠把針對國土資源的公共數據和功能集合在一起,形成工具箱;能夠把來源不同的信息統一管理起來,形成唯一的數據庫;能夠把機構統一,換句話說,國土資源從上到下一條線的相關部門,都要能在這個平臺上工作。
悲的是,東軟對業務實在不熟悉,得從頭來。幸好國土資源部的業務人員在IT方面并不陌生,沒有出現語言不通的現象。
“當時我們和國土資源部真的是相見恨晚?!北R朝霞現在回憶起來還滿面笑容,“國土資源部對信息化的認識非常到位,他們的高要求不僅對我們是一個鞭策,更讓我們有了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我們一直想做一套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徹底規避信息孤島現象?!?/p>
2月10日,整個項目組轉入關鍵的系統設計階段,利用工具進行系統建模、框架設計、接口設計以及各個組件工具的完善設計都要在兩個月內完成。那時候,北京到大連的火車上經常是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項目組成員和東軟員工的身影,部信息中心的很多人,去了大連很多次都沒去過鼎鼎大名的星海廣場,沒去過老虎灘,經常是從火車站趕到東軟軟件園放下行李就開始說項目,往往持續到半夜。
組件的設計是當時雙方需要不停討論的關鍵點。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計劃,未來的電子政務平臺上有很多模塊化的組件,就像標準件一樣,這樣以后在平臺上構架應用系統時,就可以拿來就用那些組件,而不用從頭開始。但是每個組件到底多大,涵蓋多少功能,是雙方需要慎重討論的重點。太小的話,沒有什么意義,大部分工作還得重復;太大的話,可復用性不高,下次做應用系統還得重來。幾經磨合,每個模塊都進行了反復的討論和定義,終于雙方構建了合理的組件庫,這意味著下次應用系統的編寫將順利不少。
系統的運行速度也是蔣文彪最擔心的。龐大的數據庫,異構的數據格式,如何快速查詢和檢索?會不會導致系統運行很慢甚至導致系統癱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家采用了引擎技術,通過引擎檢索快速找到相關數據,再以表的形式展現。之后,整個系統再不斷優化。蔣文彪說:“不要只是在某一點上專注,而是要更強調整個系統的整體調優和耦合?!弊詈蟮钠脚_測試報告顯示,924個功能點測試速度都非常理想。
項目進行過程中的難點很多,最突出的兩個是:GIS與MIS的一體化設計、應用系統中動態圖層加載和坐標轉換。
國土資源部當然用到最多的是GIS系統,需要采用一體化的數據源管理,統一的公共數據詞典管理、一體化的系統配置界面和工作方式,與業務案卷關聯的地圖操作方式,把GIS系統里的數據與應用系統實現交換,對于甲乙雙方來說都是難事。事情最終的方案" target="_blank">解決方案是基于大數據量的并發訪問實現多專業數據信息共享,GIS數據庫存儲平臺以Oracle為主,同時支持SQL Server平臺,提供B/S和C/S相結合的在線業務數據編輯工具,提供可配置的基礎地理數據資源管理工具。
動態圖層加載的時候,采用動態方案,創建少量地圖服務,滿足多個業務需求。另外,在數據庫設計和功能實現上支持動態坐標轉換,對大數據量基礎數據不同坐標系間的坐標轉換采用靜態集中轉換方案,對小數據量坐標數據采用動態轉換方案。
相見恨晚的國土資源部和東軟,就這樣克服了大量的技術困難、業務困難,開始了浪漫的兩年攻堅合作。
大工作量 統一平臺是成果
盧朝霞手里有一份詳細的列表,里面是參與到該項目中的東軟工作人員。這兩年累計下來,東軟在該項目上投入了833人月的工作量。
“這個項目我們沒有利潤?!北R朝霞一語道破:“但是我們很自豪?!?/p>
2005年12月20日,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了驗收。整個項目最大的突破是,建立了高度資源共享的電子政務統一平臺,并在平臺上搭建了建設項目用地規劃預審、固體礦產探礦權登記轉讓審批、固體礦產采礦權登記審批三個應用系統,業務辦理集成化。而且,項目還留下了很多組件庫,國土資源部將擁有這些組件庫所有的知識產權。未來,國土資源部再開發其他業務系統,以及下屬各國土資源局都將可以免費使用電子政務平臺以及組件庫。只是,如果在組件庫的基礎上再進行業務系統開發,仍然需要IT廠商的服務。而對于國家來說,統一的國土資源信息管理將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很多大的決策比如“退耕還林”、“西部大開發”、“京滬高速鐵路建設”等眾多國策的制定都離不開對國土資源信息的掌握和分析。
“國土資源部的電子政務統一平臺引領了國家電子政務方向?!北R朝霞不是在吹牛,而是覺得平臺踏踏實實將國土資源部的所有系統、數據貫穿起來——標準和規范統一,應用系統數據共享,代碼體系貫通,縣市省部四級機構數據無縫交換。
其實整個電子政務平臺建設中來源不同、格式不同的龐大的數據量并不妨礙平臺最后的先進性。整個平臺采用了SOA架構,易于擴充新功能,也方便和其他部委進行數據交換,而且應用系統有了可視化的權限設計,用戶可以根據需求的變化而自己更改權限。
“項目的成功是雙方努力的結果?!?nbsp;蔣文彪并沒有貪功。確實是,甲方是成熟的用戶,能提出明確的需求,能給乙方穩定的配合,能協調相關部門共同運作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而東軟的項目管理能力、出色的項目經理、J2EE的選型、不計成本的付出,也都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驗收后的項目并不是到此為止?!澳壳拔覀兊慕M件并沒有產品化,所以未來的路很長?!痹谑Y文彪的計劃中,將來全國各省市的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都要借鑒或使用這個平臺。而各省市因為審批職權不一樣,所構建的應用系統并不一樣,但是統一的平臺和產品化的組件將為他們打下良好的基礎。未來的互聯互通從設計之初,就順理成章。
國土資源部和東軟還要完善更多的應用系統,各省市可能涉及到的新系統開發也都是他們未來的重要工作??梢哉f,在電子政務統一平臺建設方面,國土資源部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而且吃得不錯的部委,它的統一平臺建設,指引了目前電子政務建設的方向。而未來,已經苦惱于資源不整合、系統相對單一的各部委都會建立起自己的統一電子政務平臺,國土資源部就是他們的成功樣板。更重要的是,一旦建立起統一的基礎平臺,將來各部委之間的互聯互通不再困難,我國電子政務也將駛入發展的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