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的改革已經進入下半場——今年,各城市陸續出爐營商環境4.0版本。
2月,北京的營商環境4.0版聚焦市場主體關切;3月,上海、南京的關鍵詞分別是系統集成和創新激勵;5月,廣州提出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近期,深圳、成都陸續宣布將推出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均有不同的側重點。
“每個城市都正在形成自己的‘打法’”。上半場的進化,主要解決了各城市的“共性”問題;而改革越到后期,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特色,意味著營商環境的改革走上了分岔口,“千城千面”將是下半場的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下半場的改革沒有標準答案,但更容易拉開差距,加大城市間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的鴻溝。
按照世界銀行給出的定義,營商環境主要是指伴隨企業經濟活動從開辦、營運到結束全生命周期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總和。具體而言,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
事實上,“營商環境”并不是新詞。
2014年至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營商環境優化,重點在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上。
2017年7月17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提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
直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上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高度,“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要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對城市來說,打造好國際化營商環境,才能更好地吸引資金、人才等要素聚集,深度融入國際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以推動整體營商環境的全面升級與提升,從而進一步優化提升國內營商環境,達到吸引更多投資的發展目的。
當然,無論政府是管也好、放也好,最終是為了服務。企業是營商環境的最終閱卷人。這場轟轟烈烈的浪潮能否為城市引來更多“傾慕者”,選票握在每個企業手中。
從共性到特色,直面企業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營商環境的上半場并沒有大量出現地方“特色”。這是由于前期的改革重在解決“共性”問題,主要通過直面企業需求和群眾呼聲。
當時,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曾就“一張復印件”有過著名發言:“企業能為辦事者提供免費復印服務,為什么政府部門做不到?說到底,還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不強,還有些官僚作風?!?/p>
這也是大多城市在1.0版改革的主要著力點。
比如,北京在改革的1.0版本就提出要實行一窗受理、推廣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等措施,而上海則拋出了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政府“店小二”服務態度——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強調,上海的1.0版就是抓重點,“什么問題突出就抓什么,什么事情最難就抓什么”。
而2.0版改革,重在“刀鋒向內,重塑自身營商環境”。許志端解釋稱,因為這一輪的關鍵是突破不適應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涉及范圍更大更廣”。
2019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這一天,上海、成都和江蘇昆山等大小城市同日發布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舉措。
上海提出,要實現面向企業和市民的所有政務服務“進一網、能通辦”。
成都則表示,要堅決向“盆地意識”“西部思維”“固有舊習”說不,主動走出西部龍頭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適區”和“參照系”,推動營商環境“革命性再造”。
隨即,成都出臺“營商環境建設2.0版”,將企業開辦從“企業登記、印章刻制、申請發票”3個環節整合為1個環節、1天辦完,零成本;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總時限控制在90個工作日以內;將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開發等類別項目的工程建設許可和施工許可合并為一個階段……
“成都國際化水平的現實差距,迫切需要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贝饲?,成都市發改委主任楊羽曾表示,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絕不會因地處內陸和后發階段而被跨國投資企業所寬容。
3.0版本的改革則聚焦于智慧政務,尤其受疫情影響,倒逼了無接觸政務服務的普及,不少城市開始探索技術場景的應用,比如北京探索利用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辦理不動產登記,實現戶籍人口、營業執照、權籍測繪、司法判決等信息共享應用。
在營商環境3.0版提出后,成都加快“蓉易辦”平臺建設,以線上倒逼線下業務改革,深入推進“四減”工作,提高“四辦”水平,持續打造“蓉易辦”政務服務品牌,未來還將實現“渝快辦”“蓉易辦”聯網互認。
從結果來看,營商環境的上半場改革無疑是成功的——2015年至2020年,中國的營商便利度在世界評價體系排名中,從90位“暴力拉升”至31位。
4.0版新路口:更細分,突出原創特色
當共性的問題得到解決后,營商環境的改革正站在新的路口。
一次調研中,企業抱怨政策趕不上市場的變化,“比起把注冊時間從1天壓縮至半天,不如多花心思去解決更多實際的問題!”
而這些實際的問題,因企業所處的行業、區域不同,又呈現不同的特點。比如,有的企業希望降低融資成本,增加勞動力的市場供給,也有的希望發揮政府作用,在城市中加快培育更強有力的產業集群,以減少原材料的流通成本。
“千城千面”的營商環境將是下半場的常態,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特色,“讓每個城市聚焦到更細分的營商環境”。
比如,廣州營商環境的4.0版本強調“繡花功夫”,“新”“細”“活”“彩色”成為關鍵詞。其中,作為制造業強市,將率先在黃埔、南沙成立“優化電力營商環境聯席辦公室”,開創以服務企業用電為中心的“地方政府—電網公司”合署辦公的全新模式,成功打造溝通聯絡、信息共享、問題解決、閉環督導的綜合協同平臺。
上海則聚焦“系統集成”,在“上海版”的改革中,就包括要做好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工作,推進試點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制度、創新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機制等任務。
而對更多城市而言,重塑自身營商環境,也將是一次“重塑經濟地理”的機遇。
“十四五”開局,成都提出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工程2021年工作計劃”是其中之一。成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趙仕品透露,成都4.0版本很有成都特色。在前三年的實踐經驗基礎上,4.0版將進行“一鍵式”整合,除了進一步壓縮時間,還將提高監管質量,將優秀做法固化為法律法規,對守法、合法經營的市場主體給予最大保護。
在制定之初,成都就提出,要突出原創特色,立足成都實際,總結提煉區(市)縣、市級部門優化營商環境實踐經驗,精準制定原創性、創新性、差異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強化系統性、整體性、板塊化改革,從更多維度、更深層次、更立體化塑造成都營商環境綜合優勢和特色亮點。
經營一座城市,是要讓市場主體“不僅生存而且活躍”,“構筑比較優勢,是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爭先進位的關鍵因素,是一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的支撐保障?!?/p>
如今,以“1個工作日開辦企業”來衡量營商環境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營商環境的改革沒有標準答案,但改革的成效,卻是決勝的關鍵”。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