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發改委了解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的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近日在蘇州召開。會上公布了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各指標領域標桿城市名單,我市18個指標全部獲評“全國標桿”。廈門自貿片區代表廈門市針對跨境貿易集成化改革在會上作典型發言,分享經驗。
國家發展改革委自2018年以來,牽頭建立并不斷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評價體系重點關注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融資信貸、生產運營、退出市場5大方面18個指標。目前,全國有98個城市和新區參與中國營商環境評價。
近年來,我市通過持續聚焦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高頻事項,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勇于刀刃向內,優化政務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做好營商環境建設,確保營商環境水平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為我市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新動能。
從評價結果來看,我市18個指標中,有14個指標進入全國前十,包括納稅、跨境貿易、辦理建筑許可、執行合同、保護中小投資者、登記財產、開辦企業、市場監管、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用氣、獲得信貸、政府采購、勞動力市場監管、包容普惠創新等。
我市不少措施走在全省甚至全國前列。比如,首推由財政補貼用電容量1250千伏安及以下中小微企業電力外線建設;率先啟動工程建設項目“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全國率先實現住房公積金業務在電子稅務局“一網通辦”;研發全省首個“破產案件輔助系統”;獲評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等。
干貨十足的措施,讓企業、群眾受惠。其中,實施“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辦理時間壓縮66%,申請材料減少55%;開辦企業全流程壓縮為1個環節,辦理時限不超過1個工作日;“e政務”一體化自助服務體系,14個政府部門的121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在自助終端就近辦理;搭建“線上+線下”的政銀企對接平臺,2020年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3764.63億元,比2020年初增長22.18%;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2021年3月,廈門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27.71小時和1.32小時,位居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