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召開的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協同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兩大支撐”,聚焦群眾需求,高質高效、精準務實推進政務服務和城市運行任務落地落實,提高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水平。
圍繞群眾需求這一核心要義,日前,青島發布2021年重點推進的政務服務“一件事”和城市運行“一個場景”工作方案。明確在今年12月底之前,基本實現12個“一件事”的“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網聯動、一證準營”和12個“一個場景”全面提速,以及在民生服務、經濟發展等領域示范應用的廣泛拓展。
這次公布的“雙12”清單,將分散在各部門辦理的“單個事項”集成為企業和群眾視角的“一件事”“一個場景”,實施業務流程再造,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以此支撐破解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提升社會和群眾對數字青島建設體驗度、獲得感和滿意度。
以“用戶視角”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
新生兒出生,這看似簡單的事項背后,究竟要跑多少路?
初為人母的市民劉女士說,從孩子出生到現在7個月,從出生證明、預防接種證到社??ㄉ觐I、申報戶口,家人為了辦好新生兒出生的一系列手續,已經在醫院、派出所、市民中心人社窗口多地跑了四五趟?!爸耙詾楹⒆映錾褪呛喓唵螁蔚囊患?,沒想到涉及的部門和辦事窗口這么多!”
“在辦事群眾和企業眼中,可能只覺得是‘一件事’,實際辦理起來卻需要‘分頭’對應各個部門的不同業務?!鼻鄭u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王東翔坦言,這種政府部門間的業務分割,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群眾多跑了腿。
為解決這種“分頭辦事流程多”的問題,在前些日子公布的數字青島2021年行動方案中明確要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打造便捷滿意的公共服務“數字化”體系,尤其是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能力。而這次出臺的政務服務和城市運行重點推進清單,更是對提高“一網通辦”能力的具體規范。
這次公布的政務服務“一件事”,涉及醫療付費、企業職工退休、人才落戶、公民身故、醫療費用報銷、新生兒出生、水電氣暖有線與二手房轉移登記協同辦理過戶、人才服務、惠企資金申請、社會救助、企業高頻證照變更聯辦、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等12項。
除此之外,此次清單同樣梳理出12個“一個場景”,包括城市(社會)管理一張網、情指勤輿一體化、全市一張數字底板、政務服務一事全辦、一碼通城、城市數字決策一張圖、農業一圖知家底、一部手機游青島、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公安智能交通一體化、全市一家醫院、全市一個教育平臺……
從這12個“一件事”和12個“一個場景”的清單明細不難看出,數字青島在努力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業務和數據壁壘,讓城市的數字化轉型、政務服務提升以“用戶視角”,而非“政府部門”或是“技術”視角來考量。換句話說,要讓城市數字化轉型真真切切體現在市民和企業日常應用最頻繁、需求最強烈、感受最深刻的生活場景數字化上。
上海杭州先行一步,經驗做法可借鑒
當“數字化轉型”概念前加上“城市”這個定語時,以市民為中心,就成了其中最重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是由于市民生活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大量應用場景,而這些應用場景的開發必然會催生新技術、帶來新風口、崛起新經濟;另一方面,城市發展本身就是為了讓市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適、有更佳的體驗感。
單從“生活數字化”角度來說,上海和杭州早已頻出先招,尤其是“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方面有不少先進經驗,可供青島參考借鑒。
其中,上海在2020年就選取了15個“一件事”,要求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流程的革命性再造,明確“15件事”清單和牽頭部門,重點推進,其中就包括了“出生一件事”。上海的做法是先明確了衛健委作為牽頭部門,組建工作專班,梳理出涉及衛健、社保等4部門的10個辦理事項,隨后編制“出生一件事”需辦理事項清單,并對10個事項的7張申請表進行梳理、歸并、去重,整合形成1張登記表。同時,協調建立跨部門聯審機制,實現“一口受理”“一網辦理”。
據了解,上海推進“出生一件事”后,群眾辦事環節由20個縮減至2個,辦理時間由100個工作日減至25個工作日以內,申請表由7張減至1張,非電子證照的申請材料由26份減至5份,跑動次數由10次以上減至1次,極大提高了群眾辦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今年,上海又發布重點推進一網通辦“12件事”清單,將在市級支持資金申請、公共信用信息修復、船舶開航、企業高頻證照變更聯辦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一網通辦”。
而在“一個場景”方面,杭州聚焦“市民停車”這一城市病難題,將其作為城市大腦48個應用場景清單中的一項,打造起“全市一個停車場”,建立起覆蓋杭州所有區縣市4724個停車場庫、131萬個泊位的全市停車統一基礎信息平臺。不僅可以實現市民“先離場后付費”“一次綁定、全城通?!?,同時實現停車數據與政府各部門的共享共通,交警可以此為依據實現動態交通的及時合理調整,建委等部門可依此對全市停車場庫建設作出更合理布局,城管部門也可根據這些數據分析,進一步優化城市管理。
借鑒這些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市大數據局局長崔衛東表示,青島今年優先推進的12件事和12個場景,也是希望能解決城市治理領域的突出問題,讓市民在城市的生活更智慧、更舒適。
譬如,今年年底,青島力爭建成全市“一家醫院”,讓所有醫療數據上“云”,在醫院看診時,可以將此前在別家醫院診療時的化驗單、拍的片子、病歷本,直接從云端調取,避免重復診療。再比如,今年要實現的“就醫付費一件事”,打破現在病人進醫院看病掛號、儀器檢查、買藥等各個環節的分頭繳費,浪費時間,它將要實現擁有青島社??ǖ氖忻窨上仍\療后付費,將付費環節歸攏整合放在最后。還有,企業方面的高頻證照變更,今年也將進行調整,不再需要企業分頭辦理,只需要在網上一個入口便可實現各業務通辦。
這些關鍵行業、關鍵領域“一件事”“一個場景”的攻堅突破,不僅將顯著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現代化社會治理水平,更有利于滿足企業和市民對于高質量生產生活的需求,增強市民的滿意度和智慧城市體驗感。
聚焦最迫切需求最急難問題最高頻事項“掛圖”攻堅
不管是“一網通辦”還是“一網統管”,數據是核心,也是最基礎的要素。因此消除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顯得愈發必要。
據了解,其實,青島早已建立起全市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平臺,梳理出市區兩級可共享的數據資源目錄1.7萬余條,目前已經發布共享的接口有900余個。但從市民和企業的體驗和感受來看,為何仍有“落差”?
崔衛東坦言,這種“落差”,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部門的數據共享觀念還不強,在業務流程上沒有及時調整,也就是說雖然有一些數據已經通過數據共享的方式使用,但有些部門沒有提出共享需求,還是通過原始的工作流程推進業務。還有一個原因,是部門提出共享需求,但數據提供部門數據更新速度不夠,不能及時滿足共享數據需求方的需求。此外,歷史數據的不完整,或是數據接口的不穩定等原因,也容易讓數據共享“通道”發生斷裂。
針對這種數據質量和數據共享意識不足的問題,青島日前也發布行動方案,明確要組織開展“數據壁壘清零”專項行動,通過自查和組織審查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公共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管理規范,同時開展面向全社會的數據壁壘問題征集,首先把受眾的需求摸上來。
需求摸上來只是第一步,在這次公布的“一件事”“一個場景”工作方案中,明確要根據摸上來的需求,進行“深加工”,要把場景理出來、責任定下來、任務分下去、專班建起來、流程順起來、數據匯上來、系統用起來、規范建起來,同時嚴格明確了每項工作應該完成的時間節點——
5月底前組建工作專班,確定專班牽頭部門和人員名單;
6月底前完成工作方案編制,確定流程再造后的“一件事”申請條件、申報方式、受理模式、審核程序、發證方式等,提出線下、線上可實現的工作路徑;
10月底前組織實施,同時將線上辦理入口進行系統整合,移動端辦理事項統一接入“愛山東·青e辦”App的“一件事”服務專區;
12月底前,加強各類業務數據的采集、匯聚、治理和管理,向全市城市云腦平臺輸出,注重數據的共享共用。
“不同于數字青島建設宏觀概念,這次發布的工作方案更聚焦在辦實事上,找準群眾生活中的最迫切需求、最急難問題、最高頻事項,形成主攻方向和場景清單,實現部門協同、流程再造,真正為城市治理解決問題,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蓖鯑|翔表示。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