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6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深入貫徹中央關于自貿試驗區戰略部署,緊緊圍繞“為國家開放試制度、為政府治理立標桿、為區域發展筑高地”的戰略使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形成開放的新格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構筑開放平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1年3月,福建自貿試驗區累計新增企業10.79萬戶,注冊資本2.35萬億元人民幣,分別是掛牌前的7.0倍、10.6倍。
這些數據的背后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與開放,日前,東南網記者深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平潭片區、福州片區進行采訪,就各地針對持續營商環境的做法進行探訪。
提質增效壓縮通關時間 創新舉措頻頻出臺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估結果,廈門“跨境貿易”指標排名全國第四,連續兩年躋身標桿城市。
廈門自貿片區主動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率先探索一條獨具廈門特色的優化營商環境路徑,助力廈門營商環境排名從自貿試驗區掛牌前相當于全球經濟體第61位,上升至2020年第15位。
記者了解到,廈門海關堅持將壓縮通關時間作為進一步改善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提升對外開放形象的重要抓手,在原有基礎上主動自我加壓、向內挖潛,深入開展口岸提效降費相關工作部署,致力于流程再造與環節梳理,推出了多項相關舉措,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間。
“現在,哪怕是高峰期,只要我們做好計劃,貨物在工廠完成裝車手續后就能發送相關資料給海關進行提前申報,和以前貨物運輸到口岸再申報相比,至少可以節約半天時間?!比涨?,廈門市天馬微電子公司負責人表示,“提前申報”改革是海關總署落實國務院“進一步推進通關便利化,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部署的重點工作。
在提前申報的前提下,海關可以將單證審查等工作由事中推向事前,再搭配疊加進口“船邊直提”、出口“抵港直裝”等現場貨物順勢監管模式,可以實現貨物“貨到即驗放”。2020年,廈門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4.08小時和2.12小時,比2017年分別壓縮74.18%和93.17%,為此,廈門連續兩年被第三方機構評為“中國十大海運集裝箱營商環境評測第一名”。
在推進跨境貿易上,廈門還率先全國推出口岸提效、降費、促便利等“組合拳”。每年為企業減少政府性收費5億元、非政府性收費20億元,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性成本達到全國沿海主要港口最低水平,助力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同時,率先全國打造知識產權友好型自貿試驗區,推行“信用三公示”,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新體系。
“現在網上系統可以智能審批,省去了原來等待人工審核的時間,直接一步到位,馬上就能領取營業執照,非常方便?!比涨?,得益于商事主體準入確認制“秒批”平臺上線試行,在平潭自貿片區內,市民只要在行政服務中心官網上自主申辦企業,填寫相應信息后,通過閩政通APP完成面簽,全程不過十來分鐘,便領取到了首張由“秒批”平臺簽發的營業執照。
平潭自貿片區堅持先行先試,聚焦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和痛點問題,全面推廣“一窗通辦、全島聯辦、全程網辦”,率先試點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4.0版,通關準備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壓縮至最短只需5分鐘,平潭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長8.9小時,居于全國前列、福州關區第一;上線試運行商事主體準入確認制“秒批”平臺,實現內資企業設立登記全流程智能審批……一系列涉及行政審批、便民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等方面的創新舉措頻頻出臺,平潭自貿片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記者了解到,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6周年以來,貿易便利化水平全國領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4.0版,推進通關全流程改革,首創關檢“一站式”查驗、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國際船舶聯合登臨檢查等,大幅提高通關效率。
創業環境大幅改善 市場主體活力增強
在今年4月底舉行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館內,福州自貿片區全國首創的企業綜合信息應用服務平臺的亮相顯得格外吸引人。該平臺圍繞信息多源匯集、風險分析預測、執法互助聯動、結果及時反饋等流程,形成信息總覽、市場總體、市場主體每一天、大眾投資、港口監測統計等五大模塊,全方位地向參觀者展示了“一池匯數據,一屏知全局”的平臺特色。
“平臺匯集了8個省市部門的相關信息,包括登記、資質、監管、處罰等類別的數據共213萬條,覆蓋37000余家企業。數據經過‘大數據+’的篩選和加工后,指導監管和預警行為,保障片區市場環境健康?!备V葑再Q片區綜合執法局局長劉衛東介紹,“下一步將探索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為信用好的企業,帶來銀行信貸等方面的經營助力?!?/p>
開全國之先河建設應用服務平臺,是福州自貿片區優化營商環境、增強服務能力的縮影。掛牌以來,福州自貿片區對標世行標準,查找短板弱項,減環節、降成本、提效率。全國首創“反向風險參貸款”“漁企快捷通”等舉措、全國率先制定“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規范地方標準、獲國務院批復為全國首批創建“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全國首創網絡餐飲“e治理”……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福州自貿片區新增企業40688戶,比掛牌前增長5.75倍;其中,新增外商投資1156個、注冊資本85.98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50.2%、37.92%。
六年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圍繞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大膽試、大膽闖,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先行先試制度創新成果,發揮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記者了解到,福建自貿試驗區多措并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簡政放權激發創業熱情,探索實施“證照聯辦”、“一企一證”、“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準入”和“準營”同步提速。事中事后監管更加精準。
率先建成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信用信息公示和跨部門聯合監管。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對信用良好企業不舉不查。服務企業更加高效便捷。片區集中行使省、市、縣(區)三級管理權限,實施“一口受理、一表申請、并聯審查、統發證照”;推行“網上辦”、“馬上辦”,公司設立登記“即辦制”,材料齊全最快半小時辦結。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