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市營商局介紹,日前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結果發布,在全國80個參評城市中,沈陽市成為20個標桿城市之一,連續兩年成為東北地區唯一的全國標桿城市。辦理建筑許可、招標投標、保護中小投資者、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6個指標進入全國前20位,成為本指標領域內的標桿,相關改革經驗和典型做法供全國借鑒或復制推廣。
營商環境評價結果發布六項指標獲全國標桿
沈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沈陽振興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全面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近日國家發改委反饋沈陽市參加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成績結果顯示,在全國80個參評城市中,沈陽市成為20個標桿城市之一,營商便利度得分82.3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10.40個百分位,在東北地區排名最優、便利度最好,連續兩年成為東北地區唯一的全國標桿城市。按同一參評城市連續兩年營商環境優化改善幅度計算百分位排名,沈陽市提升超10個百分點,是全國進步速度最快的14個城市之一。
從一級指標來看,沈陽市辦理建筑許可、招標投標、保護中小投資者、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6個指標進入全國前20位成為本指標領域內的標桿,相關改革經驗和典型做法供全國借鑒或復制推廣;勞動力市場監管、招標投標、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跨境貿易等6個指標領域進步較快,排名百分位相較于上一年度提升超過20個百分點,帶動了營商環境整體進一步優化改善;招標投標、市場監管、辦理建筑許可、執行合同、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等5個指標領域改革政策落地實施效果較好,市場主體滿意度較高。
從二級指標來看,沈陽市獲得電力指標中的低壓流程、低壓費用,獲得用水用氣指標中的獲得用水費用、獲得用氣流程和費用,保護中小投資者指標中的董事責任程度、公司透明度,以及辦理破產指標中的收回債務所需時間等二級指標均獲得滿分,成為全國最佳表現。
“放管服”改革見成效下放政務服務1773項
近年來,沈陽市堅持以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讓廣大市場主體在沈陽放心投資、安心創業、順心發展。
沈陽市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減事項、減環節、減時間、減次數”改革,累計取消下放調整政務服務事項1773項。全市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限壓縮73.8%,企業開辦時限壓縮到0.5個工作日以內。持續開展“萬人進萬企”“一聯三幫”活動,全市10473名干部聯系幫扶16617家企業,幫助企業解決產業鏈、融資、用工、基礎設施配套、涉法涉訴、項目建設等方面問題9816件,幫助企業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實現轉型發展。在政府失信方面,兩年內累計清理償還政府拖欠企業工程款215.4億元,解決招商承諾不兌現問題180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國信用監測排名沈陽市從2020年初的18名提升到第8名,“信易貸”平臺融資規模突破109億。
瞄準堵點痛點難點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下一步,沈陽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營商環境好、創新能力強、區域格局優、生態環境美、開放活力足、幸福指數高的振興發展新局面。
實施“只提報一次”改革。深度聚焦企業群眾線上線下辦事“反復改、多次報、折返跑”等堵點痛點難點,通過精準政務服務、優化再造程、改進申報方式、強化數據驅動等全方位、系統性改革舉措,讓企業群眾辦理政務服務時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就可辦結單一事項或多個事項。2021年底前,除特殊事項外,依申請類事項線上100%全程網辦、線下100%一窗通辦、單一事項和熱點“一件事”100%實現“只提報一次”。繼續深化工程建設審批,年底前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總體審批時限壓縮至40個工作日內;50%以上新建工業類項目實行帶方案出讓土地,實現“拿地即開工”;100%低風險工業建筑項目實行建筑師負責制。
此外,沈陽還將深入開展“萬人進萬企、一聯三幫”活動,組織幫扶干部走進企業,深入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發展問題,并針對企業在不同時期出現的多元化需求,加大創新服務力度。持續開展“營商下午茶”、企業座談會等活動,加強政府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建立政商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