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審計局切實發揮審計監督服務作用,組織開展了17個區政府及兩江新區管委會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助力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提高站位謀全局。圍繞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戰略定位、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以及對標國際先進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目標完成情況,加強與市委深改辦、市政府辦公廳以及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交通、人力社保、商務、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準確把握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制定執行、推進效果和障礙困難,對標世行評價指標以及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的差距,綜合研判審計切入點,明確了深化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保持市場公平競爭、優化政務服務等重點調查內容,著力揭示了政策措施不完善、減輕企業負擔不徹底、行政審批改革推進不到位、政務服務不夠優化等方面問題,立足健全近悅遠來的政策環境、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提出審計意見建議,促進優化營商環境制度體系,更好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二是創新思路補短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市場主體期待為導向摸情況,以市場主體訴求為突破口找問題,重點關注政策落實是否有效持續,政策傳導宣介、制度措施銜接是否順暢有序。通過延伸調查304家部門單位、439家企業,著力圍繞各領域存在的準入門檻高、辦理事項多、流程復查耗時過長等企業和群眾反映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深入分析各區營商環境狀況和惠企便民舉措的落實效果,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措施和指標,量化評價各類事項辦理環節、辦理時間、成本費用等方面的差距不足;分析政策尚未落實到位或落實效果不好以及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上存在的短板,找準審計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推動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三是聚力整改提質效。扎實做好審計“后半篇”文章,積極與市委深改辦、市政府督查室、市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建立溝通會商制度,編制審計整改責任分解清單,對重點事項引入督查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共同推進整改,從體制機制層面推動解決問題,聚力提升審計整改質效,截至2021年5月底,審計調查發現的288個問題已累計完成整改256個,整改率89%,促進有關部門單位清退應減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水電氣安裝費、違規收取的涉企保證金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等近億元,促進出臺或修訂制度辦法21項,較好發揮了審計助力營造親商安商護商良好氛圍,為市場主體減負擔、為群眾辦事增便利的監督服務作用。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