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口岸在全國首次實施跨部門“一船多證一次通辦”發證業務,平均每條船可節省超百萬元。杭州海關全面推廣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信用簽證”,實現16種原產地證書24小時全天候智能審核……從海關總署獲悉,今年以來,各地區、各直屬海關積極采取措施,持續鞏固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成效。5月全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38.93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2.12小時,分別較2017年壓縮60.03%和82.74%。
“今年組織開展的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海關總署協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聯合推出18條措施,進一步優流程、降成本、壓時間、提效率,著力解決市場主體關切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眹铱诎豆芾磙k公室副主任黨英杰說。
自2017年以來,海關總署作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的牽頭部門,會同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定期集中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持續推動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口岸營商環境。目前,參與專項行動的重點城市已成為跨境貿易便利化的先行試驗區,并進一步輻射帶動其他地區共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專項行動期間取得的成熟經驗已先后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借鑒。
大力推進通關全流程電子化
日前,滿載398個空集裝箱的船舶抵達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并被裝運上車。天津海關依托關港嵌入式可視化平臺,利用卡口空箱檢測設備,對該批空集裝箱實施快速檢測,根據海關電子放行信息,迅速完成放行作業,空箱立即被運往外貿企業進行裝載使用。
2021年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舉措中,重點之一就是著力推進通關全流程電子化。目前,進出口環節需要驗核的監管證件已從2017年的86種精簡至41種,減少了52.3 %。在這41種監管證件中,除3種因特殊情況不能聯網外,其余38種證件全部實現網上申請、網上辦理。全部監管證件實現在通關環節自動比對核查,企業不需向海關提交紙質監管證件。
天津港上線集裝箱進口提貨單電子化平臺;深圳港實現出口作業全流程無紙化,并基本實現進口提貨單無紙化;上海推廣預約申報功能,免去企業等待和查詢艙單時間;廣州推動建設應用全球首個海事電子證書跨國應用項目,國際航行船舶可通過“單一窗口”完成進出口查驗手續……港口業務也由線下辦理向“線上辦”“掌上辦”轉變,讓數據“跑路”代替傳統的人“跑腿”。
“沿海主要港口基本實現集裝箱設備交接單、集裝箱裝箱單、進口集裝箱提貨單電子化?!秉h英杰介紹,《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電子化也同步大力推動,加強了國際間數據交流共享。
今年,海關總署已將進口冷鏈食品《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電子信息通過國家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提供給國家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進口冷鏈食品追溯信息跨部門共享。協調推動對由相關國家和經濟體官方機構出具的重點商品檢驗檢疫證書開展聯網核查試點?!跋乱徊綄⒗^續采取措施,持續推動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秉h英杰說。
深入推進“智慧口岸”建設
在天津港建設的全球首個港口自動化駕駛示范區內,一排排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自動化軌道橋下精準對位,裝載集裝箱后在北斗導航系統的指引下,按照最優行駛線路??康筋A定地點,由遠程控制自動化岸橋從集卡上抓取集裝箱,穩穩落在集裝箱貨輪上。整個流程一氣呵成,現場看不到一名工作人員的身影。
中國是世界港口大國,“智慧口岸”建設是提升港口碼頭作業效率、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天津口岸智慧港口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實現全球首創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全面運營,集裝箱智能理貨實現全覆蓋,車號、箱號一次識別準確率超95%。
其他口岸也競相加快建設步伐。上??诎秾ι虾8蹌占瘓F電子EIR平臺進行2.0版升級,推進智慧道口建設,完善集卡進出港預約系統,推動集裝箱封志集約化、電子化發放。重慶口岸在果園港上線“集裝箱智能化理貨系統”,江北機場航空口岸邊檢自助通道、智能輔助查驗機器人常態化運行,重慶鐵路口岸配備遠程操控自動化起重設備,提升各類口岸作業效率。
在智慧科技賦能助力下,通關效率整體提升,聯動碼頭作業系統升級換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舟山、廈門、廣州和蕪湖等港口,推進海運單、提貨單等電子單證上鏈應用,實現進口放貨全流程無紙化,目前已完成放貨箱量超過6萬標箱。
中遠海運集團與中國銀行等合作,開展區塊鏈電子提單的實驗性應用,船公司和銀行之間實現系統數據互聯互通,單證流轉和信用證審核時間大幅縮減,提升了資金結算效率。
整體通關時間壓縮成效明顯
今年5月,全國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比穩定在60%以上,意味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壓縮整體通關時間工作穩中有進,成效明顯。
海關推廣實施“提前申報”“兩步申報”是提升通關效率的有效舉措。以浙江某從事塑料制品貿易進出口的企業為例,該公司通過采用“提前申報”模式,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縮短約14小時,貨物從抵港到提離平均僅需26分鐘,通關效率提升95%。
同樣,在具備條件的口岸試點推廣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措施,也顯著提升通關時效。據天津海關反映,企業進口提箱用時由原先的1-2天,最短壓縮至1.5小時;海運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由2019年1月的8.51小時壓縮至今年3月的0.88小時。深圳口岸“船邊直提”模式下,從卸船至提離時間由原來4-6小時壓縮至5-8分鐘,“抵港直裝”口岸停留時間由原來3-4天壓縮至2小時。
近日,沈陽海關所屬沈陽桃仙機場海關進境現場,一件件進境行李順次通過傳送帶進入查驗CT機。其中一件行李的異常圖像,迅速引起海關關員的注意。進一步人工查驗發現,此行李中違規攜帶68件象牙制品。
“智能審圖”作為海關重要“黑科技”,在海關查驗環節發揮積極作用。目前,智能審圖系統現已覆蓋主要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和CT設備,累計實現有效識別商品1868種,大大提高了海關查驗作業效率。
持續壓縮整體通關時間離不開精準監管。海關優化提升風險布控精準度,按照企業信用等級動態調整商品抽檢比例,讓守法者更便利。
目前,北京、天津海關創新京津海關高級認證企業便利化措施互認,實現兩地高級認證企業免擔保等優惠待遇跨關區共享。
進出口環節費用進一步降低
2020年,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進出口影響,國務院決定階段性減免和降低港口等收費,當年免收港口建設費達150億元,減收貨物港務費和港口設施保安費達9.6億元。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取消港口建設費。
今年專項行動中,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積極規范涉企收費工作,加大力度協同落實《清理規范海運口岸收費行動方案》;進一步完善港口收費政策,歸并精簡收費項目,將港口設施保安費納入港口作業包干費;加強對國務院相關減稅降費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進出口環節違法違規收費行為。
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開發推廣“單一窗口”口岸收費及服務信息發布系統應用,協調指導貨代、報關、港口、船代、理貨等口岸收費主體通過“單一窗口”公示收費信息。
天津、上海、寧波等地強化行業指導,加強港外集裝箱堆場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堆場規范洗修箱、二次吊箱等作業標準及收費行為。天津編制口岸收費及服務信息數據導入模板,提高企業批量操作效率。廣州開展港口收費全面清查規范、對空箱堆存費用實施減免等工作。
“口岸管理部門將切實落實口岸收費公示制度,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推動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秉h英杰說。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