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7分鐘后,家住上海浦興路街道荷五居民區的陳大姐僅用4分鐘,便在居委會辦好了新版社??〒Q發業務。
自浦興路街道建成全市首個“一網通辦”遠程辦理服務區后,這樣的場景已成為街道居民辦理各類業務的常態。
據介紹,浦興路街道圍繞浦東新區“五大倍增行動”家門口服務提質增能的工作要求,依托街道“家門口”服務體系,實踐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以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就近可控、便捷有溫度的服務。目前,一網通辦遠程辦理服務單日業務量已占到整個數據中心業務量的40%。107項業務事項可直接在居民區辦結
“遠程辦理服務給我們老人帶來了很多方便?!?/strong>
陳大姐住在浦興路街道荷五居民區已有20多年,當天,她前往居委會辦理新版社??〒Q發業務,全程僅用11分鐘。事后,她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滿意之情。
陳大姐回憶,過往辦理社??ǖ葮I務,需要搭乘公交車,還要在辦事大廳排隊等候,一趟下來要兩個多小時,對老人來說非常不方便。浦興路街道受理中心黨支部書記王建勝向澎湃新聞介紹,浦興街道人口較多,根據調查,來街道辦事的人員中年齡在40歲以上的群體占比較大。此外,以往居民群眾來辦事的路程時間和等待辦理時間較長,經常來辦事的對象群體占比較高,對“家門口”服務遠程辦理有著明顯的需求。
這也是過去群眾辦事普遍會遇到的問題,隨著城市社區建設發展的飛躍進步和政府職能的轉變,社區居民對政府為民服務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年3月,浦興路街道圍繞2020年浦東新區“五大倍增行動”,在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建設了上海全市首個“一網通辦”遠程辦理服務區?,F在,陳大姐在自家小區居委會,就能辦理各類業務。
王建勝表示,浦興路街道受理中心服務平臺正式運行以來,服務業務包含市“一網通辦”平臺個人社區事務的188項業務,其中38項業務實現“全程網辦”;遠程辦理依托區平臺系統,107項業務事項可以直接在居民區辦結。遠程辦理的服務不改變辦理主體、不更改授權權限,辦結材料使用智能文件收取系統實現和居民區“家門口”服務站的有序流轉,針對社區辦理事務的老年人群體、行動不便人群,提供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便捷、有溫度的服務。截止9月7日,街道遠程辦理業務共辦理23151件,服務業務量居全區街鎮前列。
浦興路街道受理中心的辦事服務有“單窗通辦”窗口、服務遠程辦理、自助服務三種方式。目前遠程辦理服務已基本占到受理中心日整體業務量的40%,分流辦事人員的成效明顯。而在這些成績的背后,遠程辦理服務也給街道受理中心帶來了挑戰。
王建勝坦言,開設“一網通辦”遠程辦理服務,街道也有過一段時間的“陣痛期”。當時,辦事大廳窗口人流較大、窗口服務人員配備不足,不能完全滿足與遠程辦理需求匹配的窗口服務人員。據介紹,新進人員需6個月以上的學習帶教上崗,熟練業務需二年以上時間。同時,由于需要視頻連線等專業操作,遠程辦理服務相比現場辦理要多耗費10%的時間。
針對這些問題,街道受理中心也不斷出臺舉措改進。今年,街道受理中心對遠程辦理服務系統優化升級,對辦事流程也進行了相應的優化。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區全崗通社工”家門口“服務工作能力,增強社區居民群眾辦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浦興路街道還開展了”家門口“服務遠程辦理業務技能比武競賽,并在9月9日下午舉行了決賽。如今,對于“一網通辦”遠程辦理服務,有著和陳大姐一樣感受的群眾也越來越多。王建勝表示,盡管“一網通辦”遠程辦理服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但卻為老百姓節省了很多時間,工作人員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是非常值得的。他認為,隨著社會管理越來越精細化,遠程辦理服務會更加大有可為。
據介紹,浦興路街道將以市、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推進為契機,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重點,聚焦服務需求導向和個性特色,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繼續做深、做細、做實街道“家門口”服務體系,打造街道“一網通辦”和“遠程辦理”相結合的社區事務服務的“超級IP”,實現“家門口”服務工作提質增能。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