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以上受訪企業對本市營商環境表示滿意,82項條例配套政策措施和194個配套政策文件出臺,政府服務的便利度和辦事效率顯著提升……7月28日上午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穎津代表執法檢查組作關于檢查《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檢查報告指出,本市營商環境優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與全球最佳水平和企業群眾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政府服務大廳排隊等候時間長、企業和群眾還需要重復提交很多材料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執法檢查報告顯示,通過落實條例,本市已經基本建立起包括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以標準化為基礎的政務服務制度、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制度、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制度、以法治為基礎的政策保障制度等五大制度在內的政策制度體系,提出82項落實條例的配套政策措施,出臺配套政策文件194個。

  市發展改革委介紹,本市落實負面清單和禁限目錄要求,發現并清理隱性壁壘200余項目,持續降低企業進入門檻。自條例實施以來,全市共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承諾制業務123.2萬戶,審批效率提升60%,企業設立最快10分鐘內完成審核。80%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受理、審批“一站式”辦理,82%的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改革的步伐持續加快。依據條例規定,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市高院以商事制度、告知承諾制、集中行政審批、“雙隨機、一公開”、提高司法審判效率等方面為重點,加快推進改革創新,推出79項改革任務。問卷調查顯示,有86.1%的受訪企業對本市營商環境總體表示滿意,其中表示非常滿意的達到三成。

  辦事環節過多、來回跑多趟問題仍存在

  政務服務便利化是營商環境改善的關鍵。執法檢查發現,政務服務大廳特別是不動產登記大廳仍然十分擁擠,排隊等候時間較長,跑多次的現象依然存在。企業座談和問卷調查反映,企業去政府部門或服務大廳辦事遇到的問題,最主要的三項是“不知道找誰”“找不到辦事人員、公布的辦公電話打不通”以及“辦事環節過多、程序不清、來回跑多趟”。

  條例規定“本市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辦理,不得對市場主體提出辦事指南以外的要求”。但仍有企業反映存在同一事項在不同區辦理的標準、口徑不同的情況,辦理注冊登記時還存在窗口要求提供一次性告知單以外材料的個別現象。

  此外,網上辦理平臺不夠便利,不動產登記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北京“e窗通”平臺存在“名稱預核準后又要求企業進行修改”“修改名稱后所有材料需要重新填寫”“需要法人代表反復人臉識別”等問題。

  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問題仍需改進

  企業反映監管執法頻次多,檢查隨意性大的問題比較集中。問卷調查顯示,僅有不到一半的企業表示監管執法部門能夠在同一時間完成多項檢查以減輕企業負擔。

  條例規定,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與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政策措施,應當為市場主體留出一般不少于三十日的適應調整期。但調查中有一半以上企業表示不知道、不確定該項內容?!皺z查中發現,一些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文件直接規定‘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未給企業留出適應調整的時間?!睓z查報告顯示。

  此外,企業通過12345服務熱線普遍反映對出臺的新政策、新措施宣傳力度不夠。一些惠企政策企業搜尋成本很高,申請手續繁瑣,往往是找不到、看不懂、對不上、用不了。

  人大建議

  推動政務服務從“可辦”向“好辦”“易辦”轉變

  執法檢查組建議,在工程建設、社保、民政、衛生、教育等領域重點推進告知承諾制落地,全面消除隱性預審環節,縮減審批時限,變事前審批為事中監管和事后評估。

  優化實施流程再造,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加強一線辦事人員的業務培訓,有效提升政務咨詢熱線服務能力。打造貫通審批、服務、監管、執法、信用管理全鏈條的數字政務體系,實現政務數據資源互聯貫通、政策集成共享,大力推進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多端應用,提高網上辦理的比例和效率。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zhou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