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0年,重慶數字經濟分別增長13.7%、15.9%、18.3%,增速逐年走高,且分別高于同期GDP增速7.7、9.6和14.4個百分點。2020年,我市數字經濟規模更是達到6387億元,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16%提升至25.5%。

  我市數字經濟規模增長為何如此之快?近年來,重慶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傾力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取得了哪些成效?8月13日,記者采訪了市大數據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帆。

  五方面著手

  構建起“智慧名城”的“四梁八柱”

  A:近年來,重慶在建設“智慧名城”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績?

  楊帆:“智慧名城”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主要從創新機制、明確規則、集聚要素、打造場景、促進發展等方面著力推動。

  第一,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實施“云長制”。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云長”,分管政法、組工、住房城鄉建設、交通、農業農村、對外開放等領域6位市領導任“系統云長”,110個市級部門、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任“云長”。

  第二,堅持依法治數,加快建立數字規則體系。我市堅持把大數據立法擺在突出位置,探索建立數據采集、匯聚、共享、開放、應用、安全等全鏈條管理體系,推動出臺市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市公共數據開放管理暫行辦法。我市還在全國首個以省級政府名義出臺《重慶市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成為首批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系列國家標準貫標試點省市。

  第三,圍繞“云聯數算用”,積極構建全要素集群?!霸啤保航ǔ伞皵底种貞c”云平臺,上線多云管理系統,構建政務云服務體系?!奥摗保和苿咏ǔ芍袊讞l、針對單一國家、點對點的中新國際數據通道;建成規模位于西部前列的數據中心,僅兩江國際云計算產業園就已形成40萬臺服務器的支撐能力,重慶數據中心規模近5年年均增速超40%,數據中心總體上架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皵怠保涸谌珖氏冉ǔ伞皣摇小獏^縣”政務數據共享體系,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截至目前政務數據共享達9261類,位居全國前列?!八恪保褐貞c智慧城市智能中樞核心能力平臺上線運行,中國移動邊緣計算平臺建成投用?!坝谩保和苿訑底纸洕c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數字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

  第四,以應用為導向,打造“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白 狈矫?,重點打造“未來社區”,包括智慧醫療、智慧養老院、智慧消防等?!皹I”方面,重點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就業等場景?!坝巍狈矫?,重點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景區等場景?!皹贰狈矫?,重點打造數字娛樂體驗、智慧體育等場景?!百彙狈矫?,重點打造智慧商圈、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場景。

  第五,賦能經濟發展,積極發展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重慶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發展的意見》,不斷拓展數字經濟新領域。線上業態方面,引進培育中移物聯網、忽米網等一大批知名線上企業和平臺。線上服務方面,有普及應用3100萬張常住居民電子健康卡、獲批國家級智慧社區管理服務標準化試點等一批成果。線上管理方面,升級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下稱運行管理中心),建成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

  通過這些舉措,我們構建起了“智慧名城”的四梁八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2020年的年度發展報告中指出,“重慶、上海、深圳等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用好國家級“金字招牌”

  新業態從業人員達210萬人

  A:能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和上海、深圳并駕齊驅,領先全國,對重慶來說,確實不易!

  楊帆:是的!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我市爭取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級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金字招牌”和重大利好。

  其次,這得益于我市在數字基建上的創新突破。我市有全國唯一的中新國際數據通道,也有5G網絡建設、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平臺的良好支撐。重慶正在建設的超算中心,將擁有每秒數億億次級算力,將成為國內首個商用營運超算中心。

  再次,這得益于我市創建了良好的大數據發展生態。我市聚集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數字經濟產業園,同時還制定出臺《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截至目前全市重點平臺企業達351家,新業態從業人員達210萬人。

  此外,還得益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我市取得了3項重點成果。一是川渝兩地簽署大數據智能化合作協議78項;二是川渝政務數據實現跨省共享;三是合力推動成渝地區成功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全面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

  推出一大批智能化應用

  讓城市更“聰明”生活更“智慧”

  A:“智慧名城”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應用。那么我們怎樣通過打造“智慧名城”來增強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楊帆:一是升級運行管理中心。該中心現已接入全市201個系統,重點打造25個綜合應用場景。比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可對全市大氣環境、水環境等進行實時監測和調度指揮。另外,還基于運行管理中心打造了同上一堂課、占道及時報、后廚天眼通等2個批次70余個“小切口、大民生”智能化創新應用項目。

  二是推動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應用示范建設。比如,“渝快辦”辦理事項已達1875項,用戶突破2100萬人,“渝快政”在38個單位試點應用,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排名進入前10位?!坝蹇烊凇庇脩舫?6萬,為中小微企業融資371億元?!坝蹇荡a”,上線疫苗接種等10余項功能,用戶3449萬人,訪問量27.2億次。

  三是持續打造“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立足“我為群眾辦實事”,我市啟動第二批“小切口、大民生”智慧社區項目,重點打造應急管理、智慧消防、村社法律服務等基層治理應用場景,以及智慧停車、明廚亮灶、智慧交通等民生領域應用場景,讓智慧城市更有溫度。同時建成30個5G融合典型應用場景。

  在工信部評選活動中,重慶榮獲“2019年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典型地區實踐”稱號;清華大學《2020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指出,重慶數字政府治理效果排名全國第五。

  四方面發力

  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優化升級

  A:接下來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還將如何優化升級?

  楊帆:我們將從四個方面著手。其一,構建“五十百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體系。重慶將舉全力培育5家以上數字經濟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集中打造10個以上數字經濟產業園,協同建設100個以上研發創新平臺,加快培育5000家以上高成長型數字經濟企業。打造10個重點線上平臺企業、10個重點線上服務品牌。

  其二,豐富“住業游樂購”場景應用。我市將重點打造應急管理、智慧停車、基層治理等典型應用場景,擴大數據共享開放,提升數據服務質量,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便民服務“一卡通行”。

  其三,建立健全完善數字規則體系。我市將推動出臺大數據發展管理條例、數據安全管理辦法等;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組建西部數據交易中心,推動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流通交易規則、服務與監管機制。

  最后,持續推動數字經濟開放合作。一方面將依托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接入東盟國家,通達西部省市,打造國際陸海新通道數字貿易通道,另一方面將積極推進川渝兩地大數據協同發展,聯合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